爱他,如他所愿;而非,如你所愿。让孩子学会主宰自己的人生,是父母终生的课题。
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把自己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去实现的时候,有三个明显的恶果: 一是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父母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才会不停转嫁自己的焦虑情绪; 二是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父母过多去替孩子作选择和决定,是不懂尊重孩子的表现,会让孩子也变成一个不懂尊重他人个人空间的人; 三是让孩子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所谓外在评价系统,指的是一个人拥有的自我是假的,他的行动力不是来自内在,而是来自外部的他人。就好比父母过多的干涉和要求,会让孩子失去最初学习的兴趣和目的,变成“为父母而学”,他会笃定地认为爱等于成绩,只有成绩好,父母才会给予自己爱的回报,根本享受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小时候在乎父母和老师的表扬,长大了就在乎领导、同事、朋友的评价,一辈子都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不但失去自我,压力和焦虑也会越来越严重。
心理学把父母这种转移期望的行为称为投射,当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某种心理需求时,就把这种需求投射到最爱或最亲近的人身上,只要他们能把这个需求实现了,就会觉得自己也实现了。知名教育专家徐国静认为,这些父母其实都在不经意中把自己当成“债主”,甚至逼孩子“还债”,从而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上,这种关系非常不利于家庭关系的成长,最终是要出问题的。
三个方法来化解父母的焦虑和孩子的压力:第一,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成长。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是做父母的往往忘了这一点,他们包办孩子从小到大的一切选择,采取命令式的教育,无论自己还是孩子都是苦不堪言。对此的建议是:制定一个基本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父母应该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成长。 回想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如何一步步变大的?怀孕时只求孩子健康就好;婴幼儿期只求孩子少生病、开心就好;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父母们的比较之心就萌芽了,开始希望自己孩子比别的孩子更优秀,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步都要求孩子走在别人前面。可是在这期间,如果孩子得了比较严重的病,你对孩子的期望又会回到最初——希望他健康开心就好。 你可能会反驳说,有什么办法?现在就是应试教育啊!当今教育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客观现实既然无法改变,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给孩子减压,注重孩子的真实需求,从自己这一环去打破这个扭曲的教育链条,让孩子从这一刻开始充分享受生命,不必等到考上名牌大学才开始。
第二不过分管束孩子,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尊重孩子发展的潜能,看见孩子的独特需求,允许孩子去探索和尝试,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和自信的人。
第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每个孩子天生都带有一个精神胚胎,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需求,可以引导孩子,但不要去控制孩子,不要做孩子的决定者,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分离,分离虽然痛苦,但是每一次的分离都是一次成长,也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人生新的挑战,父母要在亲子关系中平衡好爱与自由,让孩子学会成熟的分离模式,既能爱家,又爱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