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买了一本摄影方面的基础书籍,分享到朋友圈,引来了小伙伴这样一句留言:你现在才想起来学摄影基础啊?
是啊!我现在才想起来学摄影基础。因为我感觉现在才有这个需要啊。
枯燥的基础理论可能培养不出兴趣,但却是进阶路上的必需品、奠基石。可是,真的要从一开始就学吗?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理论虽然必要,但是理论必定是服务于实践的,如果只是吊书袋,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你觉得真的能彻底理解那些个名词和说明到底说的是什么么?
可能,你还对我的话存有疑惑。这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自学摄影的经验吧。
1、兴趣是一切的源动力,保持热情才是最重要。
如何把一个兴趣长久地爱好下去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却不难。在我看来,先要对摄影产生兴趣。产生兴趣以后,需要靠着一股冲劲儿付诸行动。不论是入门级单反也好,微单也罢,甚至是手机都可以成为你跨出最重要的第一步的工具。切忌做装备党,最要紧的是开始做这件感兴趣的事。
看到身边好看的小花,拍拍拍。
马路上偶遇美女帅哥,拍拍拍。
有好吃好玩的,也拍拍拍。
兴趣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不用太介意技术性的东西,拍得开心就好,能从中得到乐趣。
什么拍得好不好呀,后期要怎么处理呀,这些问题对于兴趣初期的我们来说都太遥远了。
初期一定是纯数量的累积,有数量才能迎来质量的提高嘛。所谓从量变到质变,需要的是耐心和多尝试,但不要被条框束缚。
相信我,等你拍到某一时期,你自然而然会去想要了解一些能够帮助你提高兴趣水准的基础内容。这个时候,就是从数量到质量飞跃的第一步。
2、先学习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兴趣的那些基础。
那么,觉得自己该要学一些基础知识,以便拍出更好看的照片的时候,我们该学些什么呢?
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学习能够帮助维持兴趣的那些基础。比如什么是快门、光圈、ISO。这三个既是摄影的基础,又是摄影时最常接触的要素。搞明白这个,自然就弄明白了什么叫曝光,夜景该怎么拍。再学一些基础的后期处理方法。
瞧瞧,是不是又有了继续拍摄下去动力。给自己设计每一次外出拍摄的课题,比如通过花卉的拍摄理解光圈,或是去篮球场、足球场拍摄运动中的人来理解快门,再设计其他课题练习夜景、引导线、各类基础构图等等。
通过分阶段地给自己设计课题来吃透这几个基础,不单理解理论上的三要素,也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加之之前练习数量的累积,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比一张白纸直接看那一个个圈儿从大变小的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微博上N次看见有人挑刺所拍景就该三分法,拍成对称构图就是错的。
我只能说这样的观念太过局限,基础构图是帮助我们养成良好思考习惯的方法,但是并不是说只有这些构图。
我曾经在一次摄影展上看到过这样一副作品:月夜,房子占画面的五分之一,而月亮在画面中间,剩下的一半画幅作者都留给了漆黑的夜。
按照三分法构图来说,这完全是一张失败的作品。但就是这样一张“失败”的作品却让我久久驻足,看了好久。大片的黑夜留白给了我太多遐想的空间,这绝对是想象力的范畴,而非理论范畴。
可见,任何基础是帮助我们进步的方法,而不是束缚我们前进和想象力的牢笼。对于创作来说,有想法远比守规矩来的重要。
3、如果这些基础也已经满足不了了,那就不要犹豫地开始啃理论知识吧!
一般来说,到第二步已经足够满足兴趣这个层面的需求了,记录生活、旅途绰绰有余。大多数的我们都不会朝专业的方向发展,我们不需要了解等效焦距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用明白透视和长焦压缩的区别。
当然有更高的追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所以,如果第二步也已经无法满足了,那么不如正正式式开始学习理论知识吧,挑一本简单易懂的书,回过头去看那些基础,相信有了练习中的那些积累会很容易明白的,也不会觉得枯燥。再学些复杂的、高阶的后期处理手法锦上添花。
就像我在文章开篇说的,基础是必需品和奠基石,但仅仅是在我们开始需要它的时候。
这个道理就跟我每次回答初学摄影的小伙伴买单反还是买微单的道理一样。如果只是兴趣爱好,那么微单是我的首选,我自己现在用的也是微单,足够用来满足生活和旅途中各种情况的拍摄。
因为还是摄影小白的时候,给我们一部高端的单反和拿一部微单拍出来的效果是一样一样的。只有有一定水准经验之后,我们才能感觉出器材优劣所带来的不同与限制。
是这个理儿吧?
所以,如果你正打算学摄影,那么起步的时候着眼于“多看、多练、多拍”上吧,而不是非要把基础理论学好了再实践。如果是这样的话,估摸着可能一礼拜,你的热情就被枯燥的名词解释和数据给吓跑了。难道你没有听见被关起来的相机的哭泣声么……?
维持这份热情才是最重要的。在进阶的过程中也不要害怕遇上瓶颈,因为是一定会遇上的。所谓进阶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遇到瓶颈,冲破瓶颈的过程。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撕。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自学摄影的经验,我们共同进步,用美照美shi自己。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