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三分在写,七分在改,认知写作课程也倡导快写慢改,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随着感情和意识的流动,快速完成写作,在进行修改的时候就要慢下来,仔细修改。
在写作修改的故事中,古代有两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就是贾岛和韩愈关于“推”和“敲”的万古佳话,另一个就是白居易写好自己的诗篇后,都要读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婆婆都可以完全理解,他觉得才是最成功的,否则就继续修改。
我们在文章修改的时候,需要掌握哪些关键步骤呢?
1.内容修改
我们提出的观点,是否有足够的事实来支撑,如果没有说服力,就要更换我们的论据,或者补充支撑作用信息。另外,还要确定我们的论据中的数据或者引语的来源是否是科学的,经得起考证的。
整个文章,有没有哪些地方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的?特别是一些名词,在一些领域或者范围内,可能是一种共识,但是在普通的读者面前,基本上就不知所云了,这些地方都要加以解释说明。解释清楚含糊的地方,让每个部分都是含义清晰,容易理解的。
我们所讲的故事,其结构是清晰的,内容是可信的,符合故事的逻辑性,一些内容是公认的事实。
2.结论和连贯性的修改
去除一些啰里啰嗦的话语,比方说,我们经常使用的“的”字,有时候到了泛滥的境地,举一个例子“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这个意群中,就用了3个的字,可以改为"城市不洁颜色的河沟"。还有一些其他啰嗦的地方,比如说,收了广告法的影响太深,总爱加上之一,如“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也许是为了考虑周全,也许是为了不得罪其他的朋友,这句话可以改为“他是我的挚友”,既简洁又能表明意思。
还有一些文中,经常会出现笔者认为、我认为、我们认为、我们的看法是、我们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等等,其实都是啰嗦的废话,既然你写的文章,当然要负一定的文责,不用强调,文中所有的观点都是你的,难逃其咎。这些没有的词语,需要果断去除,为文章瘦身。
在故事的叙述当中,可能会涉及到许多人物,对于那些表达我们的中心思想没有多到用处的角色,要重新考虑定位,确实毫无用处,或者可有可无的要果断去除,而是要考虑减员增效,更加突出核心人物,或者加强衬托性人物的描写,不能把笔墨浪费到无足轻重的角色上。
3.节奏和细节
文章的结构,如同我们观赏风景,也讲究错落有致,那些地方是高山大川,哪些地方是丘陵沟壑,都需要有所设计。比如说,可以使用长句与短句的结合,段落的长短的结合,意群长短的结合等。多用一些四字句,特别是能够多使用一些成语、俗语等。
对一些多余的结构成分进行删除,让精细之处体现出美。
4.身份
使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甚至使用动物、植物等其他物质的视角来描写故事,会产生不同效果,如果感觉我们的故事比较平淡,不够有趣,不够吸引人,那就不妨换一个角度试试。比方说可以变身为异性来描写自己,可以变身为一只白猫来看待人间之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