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叶老教怎么学习国文。全篇看完后第一次感觉,叶老认真负责,对写作的态度,对教学的态度都相当严谨。
首先学习国文,要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
培养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做去,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其中他把阅读训练的目标定义为精审,写作定义为适当。而且叶老具体解释出了什么是精审和适当。
用了一个动词“能”表示了解得到家,体会得透彻,至少要不发生错误。眼睛在纸面上跑一回马,心里不起什么作用,那是算不得“能”的。
从这个内容的描述上我看到了叶老对于学习的态度,要能配的起能,不仅仅只是看。看停留在表面,而能是要在心里的体会。这是我对于阅读的更深的理解。为什么我们看了很多书,却没有什么太大收获,主要一个原因是没有入心。
而入心的学习,叶老说高中就应该能练到入心。为什么我们自己水平不高,还是因为基础不牢固。
明确了目标,下一步学习是靠个人的,叶老说阅读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这里谈到了学习的方法,我们很多人学习其实是拿来主义,恨不得老师嚼碎了喂到嘴边。那么看多少书,学多少习,都是学不会的。
所以叶老在开篇先讲了培养能力,而不是一上来就告诉学习的方法。培养能力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
比如:留心听人家的话。也是一种阅读。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听清楚,不误会,固然第一要紧。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衡量,人家的话正确不正确,有没有罅漏,也是必要的事。人家用词的选择,语调的特点,表现方法的优劣,也须加以考虑。他有长处,好在哪里?他有短处,坏在哪里?这些都得解答,对于阅读极有用处。
准备也可以换成积蓄两个字,时刻准备,变成时刻积蓄能力。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
叶老再讲了阅读的心法之后又讲了阅读多的方法。
读过一节停一停,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什么,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回想的时候,最好自己多多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读一遍未必够,而且大多是不够的,于是读第二遍第三遍。读过几遍之后,若还有若干地方不明白不了解,就得做翻查参考的工作。
最后总结到:阅读不是没事做闲消遣,无非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其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就是读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等,也不是没事做闲消遣。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
关于写作,叶老说,写作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事,好比说话一样。但是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事,好比说话一样。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没意思,没需要,硬找些话写出来,这会养成不良的写作习惯,而且影响到思想方面。
写作是思想的体现,但又不仅仅代表思想,写作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但凡能力就需要刻意训练,反复练习。但凡是练习就需要有目标,比如练习写作,以写得像样为目标。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论理上的毛病了;这就是像样。最后叶老还具体地介绍了写作要如何练习。
通过这篇文章,看到了叶老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工作的严谨一定是思想上的严谨。但凡严谨必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