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明明两个资质相同的人用着同样的方法在一个新的领域学习时,起初无太大差异,然而过段时间再看,两人的“成绩”却有了很多差距。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是一个人偷偷用功了么?但是看他日常该休息时休息,该娱乐时娱乐,没有多付出呀。
那是他找到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了么?找他询问,他的答复依旧是那套方法。
那是什么原因?莫非他比别人“多了”一些时间?
没错。
时间这一绝对公平的存在在不同个体间却呈现出了“长短”差距。
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整天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也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对于CPU来说同样的一天,价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脑也是如此。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
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
比如说读书这件事,很多人会在读书后发现自己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
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说了这么多,终于引出了这个概念:暗时间。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在刘末鹏老师的《暗时间》这本书读到的,上面的例子也是引用这本书的。
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知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
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庞大的效应。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远。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非可见的工作或学习时间,而是那些不经意间从你生命中流逝的时间。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每个人每天有24小时,睡觉时间预估个9小时吧(夜晚和午睡),之后剩下15小时中减去一个法定工作时间8小时,还有7小时,然而就算是在8小时工作期间也会有很多走神、喝水、上厕所时间,如果把这些时间再划去,可以得出每个人每天的暗时间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而这些暗时间就潜伏在你所未曾留意到的吃饭、走路、发呆中。
我前年写过一篇文章《吾心为悟》里面就提及到“领悟”这个飘渺的概念,当时我只是隐隐约约感受到这个东西的存在,并影响着我的学习、生活。
很多时候,当我在学习一个新东西或是玩一款新游戏时,我总会在短期内取得别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成绩,我当时只是诧异难道我真的是有“天赋”么?后来我推翻了这一猜想,因为我回顾自己那段时间猛然发觉到我不论是走路、吃饭、甚至睡觉时候都在想着一件事儿,我把所有能用到的“暗时间”都投入进去,我比别人“多了”很多时间来学习、成长,所以我才能有所成绩。
再比如说我从去年10月开始专心写文章,我平时真正落指敲键盘的时间大约在1小时多,不超2小时(过长文章除外),然而我用于构思文章、整理脉络、推敲用语的时间却远超2小时,然而这些时间却不会影响到我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因为我把它们拆分到所有细微的暗时间里,吃饭路上、上洗手间时候、发呆休息时、等等所有被他人忽视掉的细小时间。
正是这些时间的存在和利用使得我越走越快,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呈线性增长,而是指数增长。
一个人在新领域学习时他入门越快提升越高所给他带来的效益远比正常增长要多的多,当他人还在这个领域爬升时,他已经跳入另一个新的领域,而在前一个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认知会给他在新领域学习提供借鉴和帮助,让他继续快速成长,继续往下一个领域跳入。
就这样不断地跳入新的领域、不断地蚕食新的知识所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增长,更多的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人已经具备了快速学习和成长的能力,他的一年相当于别人的数年。
你说,时间还公平么?
所以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你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做梦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这件事情,你的CPU总是分配给它,这个时候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你投入的时间就真正等于了实际流逝的时间,因为你的CPU是满载的。
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获得多少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最后,我想用《暗时间》这本书的序言作为结语: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
颈部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