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最好是不想见,
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
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这是仓央嘉措的一首诗。了解仓央嘉措的人应该都会知道那一首《见与不见》,这首诗,感动了万千的人,多少人为之泪流满面。
这之前,许多人都认为。《见与不见》是仓央嘉措所写,并且乐此不疲的传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现在女诗人所作的诗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而这首诗的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当看到扎西拉姆·多多写下这句“即便如此,多多愿意,将荣耀归于仓央嘉措。”,深受感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想仓央嘉措亦不会在乎这份荣耀,以他的才情,他的气度,他的倜傥,又怎会在意三百年后世人对他的的看法。
曾经拥有过无上尊容,接受数万信众虔诚膜拜,被拉萨美丽姑娘深深爱戴的仓央嘉措,写下无数缠绵悱恻的情诗。无论是否有这首《见与不见》,他依然是人们心中最美的情郎,在西藏那片柔情的土地上,洒遍情花。读过他情诗的人,都会中毒,明知是毒,却不问是否有解药,径自饮下,无怨无悔。每一天,都有人跋山涉水的将他寻找,期待在时过境迁的拉萨街头,来一场伤感的温柔相遇。
在一间叫玛吉阿米的小酒馆,活佛仓央嘉措变成了浪子宕桑旺波,他爱上了美丽的琼结姑娘,才会无奈的问佛:“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也许正是因为仓央嘉措是一位僧人,他的情深更令人感动。他的情感,都背负太多的无奈,欲爱不能,欲弃不忍。
美丽的相逢,让我情难自禁,即使不相信这一段缘分可以真正的维持一生,我还是会奋不顾身的去爱。相遇与离别总有轮回,缘分有始但愿无终。
我们总想要一份永恒,又有多少人愿意相信永远。那么多人,不辞千山万水,抵达西藏,捡拾仓央嘉措的脚印。是为了寻找一个沉默三百年的答案?还是为了给自己无处安放的情缘找到一个彼岸?有些人忘记了归途,更有许多人匆匆往返,甚至来不及许下一个心愿,又重新淹没在茫茫人海。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可以背上行囊奔赴西藏,舀一瓢青海湖的圣水、看一眼布达拉宫的日落、朗读一行仓央嘉措的情诗、喝一杯玛吉阿米的烈酒。仿佛是在梦里,那时,把地老天荒,都当成事萍水相逢;把情深意重,都看做风轻云淡。可以做到不悲不喜,不增不减,不舍不弃。梦醒了,发现我还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搁歇这倦怠的灵魂,住进彼此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好好珍爱吧,珍爱所拥有的这一桩情缘。告诉仓央嘉措,我也曾想打理行囊去前世寻他。喜欢《见与不见》,就以这首诗结尾,一如当时这段情深的开始。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哪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