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心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呢……老是和我吵架……”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
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
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恩情“视而不见”。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父母的疼爱,要吃的给吃的,要喝的给喝的,要钱给钱……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无条件的爱。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父母无限地包容我们,为我们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当自己的某一次要求得不到满足,或是父母的某一句话说的不如自己的意,立刻就会火冒三丈,与父母发生争执!
除了亲情之间的这种习惯,朋友之间也是这样,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公司里每周都要发十斤鸡蛋,有一个人不喜欢吃鸡蛋,所以每次都把自己发的鸡蛋给自己的一个同事。这个同事刚开始还很感激,说点感谢的话。
后来渐渐地就习惯了别人给他鸡蛋这件事,潜意识里就认为这十斤鸡蛋就应该是自己的。后来有一次,同事把鸡蛋给了另一个同事,没给他,他就受不了了,开始质问同事为什么把鸡蛋给别人?
鸡蛋本就是公司发给别人的,人家想给谁就给谁,这是人家的自由和权利。可是他的这个同事却把别人对他的好当成了习惯,把人家给他鸡蛋这个事当成了理所当然。所以,当他得不到这十斤鸡蛋后心理上就受到了打击,最终也造成了这两个同事之间的友谊不复存在。
这个故事正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斗米恩,担米仇。
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在他路过河边,看见一个小孩儿掉进了水里,水流非常湍急。孩子的母亲在岸上哭喊着,不知所措。子路立刻跳入水中,救了这个快要淹死的小孩儿。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过来了,对子路千恩万谢,并把自己养的一头牛作为报答送给了子路。子路欣然接受了。
回去后,所有人都批评子路,认为他既然选择了助人为乐,就不应该收人的牛。可是,孔子却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付出就应该追求回报,才能让人明白:任何人对你好,都不是理所应当,都不能心安理得认为就应该是这样。不管是父母的付出,还是朋友间的真心,我们都要懂得感恩。
刚给学生讲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课文里写道,他的双腿瘫痪之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摔东西。而他的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还是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他。即便在生命的最后,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后来母亲去世后,史铁生才突然醒悟: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但一切都太迟了……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留给了自己最亲近和最爱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