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第几次在课堂上谈起这个问题了。
记得刚刚上班,那时的孩子写作文,或者日记,仿佛很自然的就把班里的人分了好坏,而划分的标准,就是成绩。
当然,成绩优异的一般不会提及这些,而成绩差的孩子,就会自我贬低:那个很难的问题,是某某回答出来的。我为什么答不出?因为我是个坏学生啊!某某的作业写得真整齐啊,不愧是个好学生……
很郁闷,不知道这种好与坏,如何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十多年过去了,大家自然如此。
成绩如何,只能判断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态度吧?而好与坏,评价个人,更多的应该是倾向于道德品质吧!
成绩差,就一定是坏孩子吗?
不!
我的印象中,那些孩子,只是不爱学习,懒散而已。有的热情积极,班里的卫生劳动课下活动,算靠他们组织维系;有的善良体贴,遇到有困难的同学,会默默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明事懂礼,无论何时,都对师长报以热情。
毕业之后,那些常常发短信打电话来的,有那些不爱学习的差生;路上遇到,热情招呼,闲话家常的,也是所谓的差生。反而偶遇了某个当年成绩优异的学生,却是擦肩而过,视而不见。
记得《花季雨季》里,有过类似的场景描写。一个差生遇到曾经的班主任,看她买了许多东西,便帮她送回家。而这一路,班主任只是不住打听当年第一名的情况,还感叹,毕业以后,再也没有第一名的消息。
老师们,也会不由得偏心成绩好的学生吧!因为学习,还是要成绩的。可是,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并不是坏学生,他们身上也有无数的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看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