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闲来无事,又看了一遍电影《美姐》。再次观影,感触颇多。虽然电影中的人物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中,但其刻画的人物都内心敏感,情感细腻。主人公铁蛋生活在山西临近内蒙的地方从小唱二人台,中年后以唱二人台为职业。儿时铁蛋的女神“美姐“就是唱二人台的。他青年时期的第一个真心相爱的初恋对象,是美姐的大女儿(电影中人物把”女儿“说成”女子“,应为方言)。热恋正酣之时,突然听说从内蒙来了一伙人为大女子来美姐家提亲。刚刚接受消息的铁蛋并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深深的相信大女子也对自己有感情。于是在一个夜晚,铁蛋向大女子提起此事,并借此打探大女子对此事的态度,发现大女子的态度出现了松动,居然没有向他所设想的那样能为爱情不顾一切,大女子也有向生存现实和物质妥协的一面(口外富哇呢,尽是牛羊)。
但铁蛋仍然相信大女子是对他有感情的,不会为了现实嫁给蒙古人,直到蒙古人来提亲的那天,铁蛋的梦想终于破灭了。铁蛋用尽了自己能够用上的所有办法,几乎拼尽了全力,也没能将已嫁入内蒙的大女子截回来(电影中描写嫁入内蒙后的大女子面部表情并不开心,显然她并不开心,很可能内心正在想念铁蛋,那个她生命中第一次出现的爱人,但木已成舟无法挽回。)。
从此,可以说铁蛋再也没有真正的开心过,因为我以为可能对他来讲最宝贵的也可能是他这一生唯一一次的爱情再也没有了。此后的铁蛋有如行尸走肉,无比憔悴。为了回避情伤,避免睹物私情,铁蛋跟随剧团四处奔走演出。虽然也组建了家庭,但那次婚姻本就是被家人强迫的,婚姻对象也并不是他喜欢的,因为可以说除了大女子他再也不会喜欢上别的女人了。直到长大后的三女子的出现。长大后的三女子像极了铁蛋记忆中的年轻时的大女子。电影画面中中已步入中年的铁蛋浑浊的双眼在看到三女子的那一刻时,重新燃出了火焰。铁蛋仿佛感觉上天为了弥补他的痛苦,又给了他一次重新爱一次的机会。然而内心正义责任感强的他又同时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家庭,既是丈夫,又是父亲。虽然这次他能够有力量捡起爱(三女子非常喜欢铁蛋,并为之奋不顾身),但现实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了。
铁蛋在整部电影中的生存环境应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广大农村的样子。人们仿佛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各种可能,但反观其极度匮乏的现实物质生存环境,令观影人又深深地感觉到仿佛一切可能又都是无法实现的。铁蛋只是众多农村青年中的一个,除了种地和长二人台以外没有其他的生存特长。离开了他熟悉的农村,他一定会变得迷茫。但是他又无法一直生活在那他既熟悉又伤心的地方,于是他选择了流浪。(跟随剧团四处演出。)在流浪的过程中他的感情得到了宣泄,真情融入了艺术中,铁蛋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感情的关系,他的艺术造诣确实得到了提升。
在整部电影中,几乎没有一个角色是称心如意的。人们向各种各样的点妥协(现实、家庭),自己最为看重的宝贵的东西几乎都没有能留住。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国庆假期,应我的亲戚(姑姑)介绍,我去相亲见了一个姑娘。之前已经很长时间没去相亲了。小姑娘比我小半岁,没见面之前看朋友圈里的照片就知道长得挺漂亮。见面之后发现比相片还漂亮,而且很会打扮,显得非常年轻有活力,用她自己的话讲叫“青春靓丽”。见面之前只知道是个研究生,见面后发现不仅智商极高(保研!!),情商只在智商之上。办事讲话非常得体,处处为对方留台阶,而且能准确地体察到对方所想所感。我对此产生了很反感的情绪:即对小姑娘的高能力(幻想未来共同生活)产生了恐惧,因为小姑娘的高能力会使小姑娘长期保持婚姻交换方向的极高价值,因此会导致婚姻不稳定,以及男方内心处于不稳定之中(随时可能被绿)。但作为单独的人(格)又对小姑娘非常欣赏,从小姑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觉得多和小姑娘在一起会学到更多东西。小姑娘在见面交谈中透露她的上一次恋爱持续了6年,对方并不是一个本地小伙子。应该提前说明的是这个小姑娘喜欢韩国偶像组合。具体是什么组合我确实弄不太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小姑娘应该是非常注重外貌长相的。想必当初和她相恋的小伙子也肯定是个帅小伙。
那6年的时间,几乎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是小姑娘没有透露她们分手的具体原因,只是说由于现实生活的种种原因,她们在分手之前总是争吵,导致现在都不想再见面了。虽然小姑娘嘴上这么说,但我坚信小姑娘内心还是爱这个小伙子的。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6年给了这个小伙子,这段时间对于女人(其实男人也是如此)来讲太过漫长了。恐怕之后小姑娘很难再对现实中的男孩子付出真心了(因为成本太高了,但令她心动的男孩除外,比如各种小鲜肉。)。也就是说,归根结底她内心深处已经把她最宝贵的爱给了一个人,倒是迫于现实,这份爱并没有继续下去。小姑娘曾在聊天中说道:打扮的很漂亮再去见人很重要。因为可能她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好的、能够吸引男人的外貌在觅偶过程中会为女性产生巨大的助力。可能她的内心深处存在这种认识:两性关系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于男性对女性的喜爱程度,而付出真心(真爱,意味着付出大量精力)既显得没有效果有成本很高,所以女性只要负责“貌美如花“即可。而现代社会对此的整体认知意识也倾向于这个结论。所以我预测,小姑娘未来能够和优秀配偶组建婚姻关系的概率很高,(因为小姑娘很聪明,她之所以目前还没有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狠可能还有由于刚刚工作,社会经验还是相对不足,但这和她双商高并不矛盾。)但小姑娘可能不会再投入那么多爱了。
这又使我回忆起了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相亲对象:备胎王。她是父亲的一个发小的孩子。父辈们关系都不错,也希望如果有可能,孩子们也能有缘分在一起。备胎王的父母有些势力。但对我的印象不差。他们希望备胎王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和我组建家庭。但是我认识到了备胎王家庭中存在的深刻矛盾。备胎王曾经有过一个恋爱对象,据说也是挺帅的一个小伙子,还曾被备胎王领着去见了她的父母。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我猜测很可能是因为小伙子的家庭经济条件。),备胎王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备胎王与小伙子的关系。于是备胎王无可奈何的结束了那段关系。随后与备胎王的交往中,我明确感觉到备胎王很可能已经放弃爱情了,她只是急需一个适合组成婚姻关系的男性来迅速组建家庭(因为她对原生家庭以及父亲感到失望)。就在我相亲的前后,备胎王生子了,是个男孩。
可能弱者只能拥有生活,勇敢者才能拥有爱情。我不禁感到时间的无情(而且其很有可能是最无情的事物)。时间的流逝仿佛将每个人锁定在了未来看得见但肯定不是自己最期望那条线上,每个人都可以挣扎,但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如果顺着这条线走下去,幸福仿佛一定会会离我们越走越远(因为方向偏了)。但每个人似乎都不能接受这种不幸,于是纷纷对此加以粉饰:“爱情什么的只是年轻时的一种感觉,等上了年纪就会知道,还是过日子最重要“”理想总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理想是要向现实妥协的。“等等。我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些深刻的人生经验或老辣的道德教训,因为我确实我知道他们所说是否正确。但我真的觉得:幸福本身并不是固定的以外部参照而计算出的客观标准。幸福应该被视为一个主观标准,每个人对于幸福的认识或有差异。但幸福应该至少是产生于人们对于理想的实现(哪怕是对于短期目标的接近,它必须呈现出一个接近的趋势,否则人们便会失望,出现”不幸福“),而理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每个人心中美好而宏大的长远目标(它可能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目标,而是由许多不同阶段和实现难易程度的目标共同组成的)。而如果我们把理想在一开始就否定掉了,那么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需要预测如果按照妥协之后的路径走下去,最终结果自己是否能接受,以及这条路的终点离我们一开始的”理想“究竟偏离了多远。
再提一提爱情和婚姻。(我本身其实并没有提它的资格,因为直到写这篇东西为止,我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但我参与过相亲,通过交谈也大概了解到了一些年龄相近的女生的想法。笔者是个90后。)我还是觉得世上的一切投资行为都要遵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尔反尔。“这个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规则来运行。如果你想得到美貌的配偶,你也要给予对方美貌;如果你想要得到有财富的配偶,你也要给予对方财富;如果你想要得到真心爱你的配偶,你也要给与对方真心的爱。否则你们的交换便不能称之为等价交换。因为假如你想用财富换取美貌,但现实世界并没有相应稳定而客观的与之对应价目表,一旦发生交换很可能出现双方的不满意(要么都认为自己卖得价低了,或者都认为自己买到的东西不值)。这样就一定会产生矛盾。而婚姻中没有像公司章程商业条框那样详细的条文去解决争议和问题,婚姻中出现了问题只能单方妥协(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妥协)。但妥协就意味着不满。不满会随着新的”问题出现后妥协“的过程逐渐积累。直到积累到不满度达到其中一方的阈值;唯一能根本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只有离婚。所以也可见,现代婚姻制度是有其问题的(至少这个制度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做出其应有的相应调整,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很大程度上可能已经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了)。然而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能试图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所以,同样身为”年轻人“,可能仅仅在”婚姻“这一条既通往幸福又看不清的路上,我们注定还要跌很多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