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不知道写什么就把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之后的感受写下来吧!《弱传播》邹振东著
写作的技巧应该用动词代替名词,故事写作应该制造冲突,结尾要脆,要么在高音区,高潮部分再翻。
个人总结厦门大学2016毕业典礼演讲,里面的写作方式确实太牛逼了。但要自己写的话肯定写不出来,所以觉得写作技巧不仅要多看好的文章;还要多练。
关于看书,总结不能死看。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限的;看书时的感受就是看着看着,会觉得疲劳。疲劳后如果还不转移注意力,很可能就变成了假看书。即使把书里的每一行字都墨读,意识还是会放弃理解文中的知识点!这时应该提醒自己该转移注意力,或休息了。选书的时候也要选好书,不是什么书都值得一看,也并不是好书就要咬文嚼字。书中核心观念其实就那么几条,提炼出有价值的即可。书中自有黄屋,我想这句不仅是鼓励大家多看书;而是要找到书中黄金屋的位置。还有不是所有好书都值得看,拿着最好的管理学书籍学设计那就大错了。
昨天看了一篇小声比比关于写作技巧的公号文,当然自己一心想把写作写好。所以在那里看到如何才能把写作写好我都会点进去看;看到这段话时觉得太牛逼了,作者是写曾经当任《知音》编辑的邹当荣文:
要让读者眼泪在眼睛里晃三圈再掉下来,不能一下就掉出来,第一下眼睛一红,第二下在眼睛里面晃了一圈,第三下晃一晃又没掉,最后的时候感觉全身的血往下走 ,然后眼泪哗哗哗的,止不住地掉。
假如自己有这样的驾驭文字的技巧和艺术想想都觉得美!
所谓爱好出天才!个人理解本来的天才应该是对某一事有高于平常人的敏感性或者是爱好,我不是前者对文字艺术不具有高于平常人的敏感度所以要多练,这可能会疑惑那就是爱好,怎么跟天才扯上关系?《湖畔大学梁宁:成就高的那批人,全都有同一种天分》的公号文里有这样一句:其实人最重要的天分是快乐。上帝安排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给一个人使命,其实是给他一个爱好,一种真实的喜欢,一种叫做“瘾”的东西。所以这里暂且把一直能坚持下去的爱好就叫天份吧!有这样一份写作爱好是好事,但爱好要产生价值爱好才值。所以写作的艺术不仅是情感煽动工具更是要给读者提供价值的方法论。不管是写作、练习写作内心的出发点都应该想着,这篇文章能为读者提供什么?长此抱着这样的写作心态,练习写作才不至于跑偏。
写作是人人都可做,并且投资成本最低回报价值最高的一种爱好。那为什么没几个人成功呢?原因就是写的时候只给自己看的心态,其实这样的心态也没错。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文章就像一栋房子吧!自己就是建造这所房子的人,写作时相当于就是在建房子。要是只写给自己看,那么就是一栋没有门进、只有门出的房子;写完自己的心情释怀了走了出去。
然后想一边写一边释怀心情的同时,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这里还是总结小声比比的那篇公号文写故事应该;美满开端、突降厄运、奋勇反抗、处境恶化、事态扭转。想一下确实有道理,很多票房很高的电影其实表演手法也是如此:先是完美的开端。
比如:欣欣和安安是两个很相爱的恋人,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在心理也祝愿两位美好的恋人能天长地久(完美开端)。可是有一天女主角因为身体虚弱染上了一种怪病不知道怎么才能治愈(突降厄运)。这时男主角为找到医好爱人怪病去过大小医院,寻遍民间郎中还是没找到治疗爱人身上怪病的药方。可男主角偏偏在寻医问药的途中遭遇意外,爱人失去了照顾(处境恶化)。当男主角因意外被送进医院后,在与病友聊天中得知了,女友感染的怪病是有治疗的药方的;不过得到药引子不容易。于是出院后男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药引子,爱人的病慢慢好了起来(事态扭转)想想根据以上故事框架去构思写故事的要点可以在故事里设置很多情绪爆点,让读者流眼泪的爆点。所以写文章也好,练写作也好其实都有方法可寻。最基本的是要给读者看的心态来写,最后这一边硬憋出来的读后感就憋到这里吧!愿所有爱好写作的人都值得有这份爱好!
从今天开始尝试着写一些,以真实生活为素材的虚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