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别人聊天沟通的时候。他总是辞不达意,或者说的话你其实并不想听,可还是耐心听下去。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是足够善良的,足够真诚的,足够有耐心的,足够与人为善的。其实,这种状态,未必。
当我们和别人聊天时,更多的时候,如果别人愿意说话,可能我们倾听为多。可是一旦倾诉者一直在讲他自己,而没有照顾我们的感受,内容与我们并没什么关系,我们可能刚开始还能听得下去,听得越多就越来越心生不欢喜,心生厌烦。
就像是鲁迅描写的祥林嫂,说她的孩子被叼走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总是把自己沉浸的悲伤讲给别人听,听到后来,别人都麻木了。难道只能怪别人麻木,没有同情心的吗?如果我们自己是祥林嫂倾诉的那个邻居,总是被倾诉,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总是耐心听下去吗?能够一直怀着恻隐之心同情他吗?也会麻木的,对吧?这是人之常情。祥林嫂也是一遍一遍的,揭开自己的伤疤。一遍一遍的遭受痛苦。这是轮回之痛。讲多了别人会麻木,会厌烦。
对于沟通的双方,倾听者与倾诉者,正是如此。倾诉者如果只关注自己,倾听者可能,因为恻隐之心人之常情,能给予同情,给予关心,给予照顾,给予安慰。可是这种倾听,一旦总是与自己无关,与倾听者无关的话,听着也会厌烦的。
如果你听他一遍一遍的诉说,甚至他上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下一句话你紧接着就能接下来,甚至你不再听得下去,他跟你诉说的时候你已经开始拿起手机刷微博刷微信。其实你已经是不耐烦的,可是你在忍受,你觉得打断对他不尊重,所以一直在听。可是这样的,你开始违背你自己,没有遵从你自己内心的选择,你只是在忍受。这种忍受,对方是能够察觉到的。虽然她仍然在诉说,可是他也会渐渐失去能量,渐渐的就不愿意再多说话了。我们以为牺牲自己在忍受在尊重对方,可是对方对于我们的忍受,对于我们的不专注,是能够察觉的,也慢慢没有说下去的劲头了。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遵从自己的内心,直接表达“我不想听了”,就早点结束这段沟通和对话,如果你和对方真的是朋友,他也会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们还算不上朋友,他对你的倾诉,那你也无需忍受着听下去。
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有仁德的人,内心是真诚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之后,自己内心也是圆满的,也是充满能量的,也能够给别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