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1007篇原创文章,字数1145,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我是东霞,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平静淡然
我养了两只猫,一只黄色的短脚大橘叫咪咪,另一只是咪咪的儿子小白。
两只猫在我家已经1年多了,客厅的沙发、阳台的“猫别墅”、餐桌旁的椅子、我的床尾床头,都是它们的“领地”。
每天下班回家,一推开门,咪咪有时蹲在椅子上歪着头看我,喉咙里发出轻微的呼噜声,我一摸它的脑袋,它就会用力顶我、转过头舔我;
有时它爱搭不理,睁开眼看下我,又闭着眼继续睡它的觉。
小白从来不会迎接我,但是只要我一叫它,它就会嗷嗷喊着过来,尾巴竖得像根天线,绕着我的裤腿蹭来蹭去,然后身体一歪、肚皮一翻,四仰八叉,等着你去摸它肚子。
看着它们,一天的疲累、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咪咪是朋友捡的流浪猫,她没时间照顾,我正好想养猫,就接了过来。
咪咪刚来时,我是个“养猫小白”,啥都不懂,但现在,我能随时观察它们的健康、情绪,洗耳液、蒙脱石散、眼药水……应有尽有,有问题随时都能应对。
(咪咪刚来时,又瘦又小)
从一开始给猫剪指甲被挠破手,到现在能抱着它们剪完整个爪子,两年时间,我从“新手铲屎官”变成了“资深猫奴”。
我每天准时添猫粮,清理猫砂盆,三天两头给它们买玩具,换季时梳掉浮毛,感冒、拉肚子了喂药……
开始养时,先生坚决反对,“养这玩意儿干啥,又掉毛又脏又麻烦”,但现在他从“反对者”变成了猫的“忠实粉丝”,比我还宠它们。
家里有个专门的猫玩具箱,它们会自己去里面翻它们想玩的,家里的各个角度藏着小鸟、小球、羽毛棒、“小老鼠”……
看似我给了猫安稳的家,丰富的物质,但其实,它给我的回报更多。
有一晚我半夜2点醒来,怎么都睡不着,咪咪在床尾睡着,可它在我醒了后,时不时抬头看我。
过了一会,它呼噜呼噜钻进我的怀抱,用猫爪打落我的手机,脑袋顶着我胸口,呼噜声特别响,那声音就像“安眠药”,不一会久违的困意袭来,我一觉睡到天亮。
再后来,又有好几次,它都会在我半夜睡不着时,打掉我手里的手机,钻进我的被窝,贴着我的心口,呼噜呼噜……,等我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它就又走了,睡在我的床尾“保护”我。
小白则会在我刚躺上床的1分钟内,跳上来,给我“踩奶”按摩,只是时间以它为主,我完全作不了主,它愿意就多踩会,不愿意就“敷衍了事”,一分钟不到,潇洒离开。
有时晚上它们会跑酷,我嫌它们吵,就把它们关在门外,嘴上说“别进来捣乱”,耳朵却留意着外面的动静,它们不叫也不扒门,静静地待在门口。
每每都是我忍不住起来开门,刚开条缝,它们就像“箭”一样,“嗖”的一声,闪进房间,然后轻车熟路跳上床,在它们专属的位置蜷好,睁着无辜的眼睛看我。
反正每次都是我“认输”,想想既好气又好笑。
其实,不是我在养它们,而是它们在滋养我,我需要的,不是“被需要”的优越感,而是无条件的陪伴。
猫不会评判我的对错,不会追问我的烦恼,它就用呼噜声、蹭过来的脑袋、翻肚皮的信任,告诉我:人,放轻松。
我一直在想,哪里是猫依赖我,分明是我离不开它们!
文|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