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
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虚就是少,阳就是阳气、表示出一种温度~热~的状态,阳虚,顾名思义:就是说身体的阳气不足,热量不足,精神活力不够,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体寒怕冷的现象,就称之为阳虚体质。
而我们的字面文本定义:就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身体产热机能降低或者说耗丧过渡容易形成体内阳气不足,体寒怕冷的表现就称之为阳虚体质。
所以从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阳虚体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就是我们讲的先天禀赋,就比如说很多女性在怀孕之前,身子底本身就偏寒,再加上怀孕过程当中有可能吃了过度寒凉的东西,会造成生下来的孩子是阳虚体质,第二个原因呢就是后天你的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身体产热不够,出现阳虚体质。最后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平常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熬夜过度,造成身体阳气损耗太多,出现阳虚现象。
阳虚体质~它一般会见于我们身体的两个脏器出现阳虚的状态,那一个就是我们的先天之本~肾,再者就是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胃,也就是阳虚体质一般多见于肾阳虚或者脾胃阳虚,大家可以着重记住这两点。
那么→「阳虚体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去判断这个人他到底是不是阳虚体质呢!首先阳虚体质的人,她面色苍白,严重的~面色白中发青(发黑),因为在中医里,血有一个特点就是遇热则行,遇寒则凝。也就是气血循环不够畅通,血不能很好的到达我们的皮肤去滋养我们的面部,所以容易出现面色苍白。
阳虚严重的人群脸色发青,或者发黑,中医里讲五行对五色,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五色对五脏,脏器出现问题,那么脸色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比如肝脏有问题,脸色就会发青,肾有问题,脸色会发黑,而脸色发黑就是我们典型的肾阳虚体质,严重的人群~常年黑眼圈不消(特别是女性居多)
出现体倦乏力,身体细胞活力劲儿不够,表现出懒惰的现象,阳虚体质的人还会表现出畏寒怕冷(有句话叫手冷~冷不过肘,脚冷~冷不过膝的状态,我们可以从这句话去判断她是不是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还有就是臀部、腹部常年冰凉,(尤其是臀部,我们长时间久坐,会导致我们臀部气血循环不畅,温度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大腿内侧臀部、或者腹部上边容易堆积脂肪,因为人体是有自救功能的,你越冷的地方,就会囤积越多的脂肪保暖,)
脸上容易长痤疮,痤疮的特点(往皮肤里边长),不容易好,可以给大家发一张图片对应的看一下。在这里提示大家,身上炎症反复发作,提示这个人是阳虚的一种表现。
舌质胖嫩,舌边有齿痕~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在这里也做一个强调:一个人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表示这个人脏腑机能有所下降,因为重口味的东西比较容易消耗身体元气,相反,饮食清淡表示脏腑机能提升,但这也不是绝对!饮食要注意适当把控才行。)
肢体浮肿(水湿内停)
进食寒凉,容易腹泻(脾胃虚寒)
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典型肾阳不足)
大便便溏,小便清长
尿频(冬天比较明显,冬主收藏,该收收不住)
形体容易发胖或偏瘦(身上寒气越重,就需要囤积脂肪来保暖,代谢变差,就容易发胖。而形体偏瘦(先天遗传有关系,还有和脾虚有关系,因为脾主肌肉)
内向胆小,极易受惊吓(肾阳不足,肾主恐)
进食寒凉,容易腹泻(脾胃虚寒,脾胃阳虚)
不耐冬,特别怕冷
身上发热,但摸上去很凉(典型的虚阳外越)
阳虚体质→形成的原因:
1、先天禀赋,也就是我们说的先天之本,这里呢跟大家说一下女性备孕怀孕期间如果本身就是一种偏寒的体质,又爱吃一些过度寒凉的食物,那么生下来的宝宝就会是阳虚体质,男孩的表现就是过敏体质,女孩的表现就是痛经跟过敏体质。所以女性在备孕跟怀孕期间一定要先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并注意饮食,给我们的宝宝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2、脏腑功能失调也就是后天因素的影响,比如自身的产热不够,生活工作压力大,不规律熬夜过度造成阳气耗损太多,都会出现阳虚体质。
3、饮食所伤(食寒凉食物、性质偏凉、进补过多、常年素食~能量来源不够、偏平,节食减肥)
4、忧思过度,情绪比较压抑
5、常年生活在寒湿的环境里
6、生活方式不规律,熬夜、房事过度,过度损耗
7、穿着暴露
8、产后失调(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水)
9、长期服用清凉消炎的药品
10、年老体衰,年龄因素的关系,很多老年人都是非常怕冷的,这也是他们体内的阳气不足(牙齿松动)
阳虚体质→会出现的问题:
1、睡眠障碍:总是睡不醒,整个人都懒洋洋的
2、骨骼方面:骨质疏松,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问题,还有牙齿,其实牙齿也是骨骼
3、遗尿(三岁一下不称之为阳虚)
4、漏尿(肾阳不足男性会出现前列腺炎,女性会出现痛经、闭经、盆腔炎)
5、慢性肠胃疾病(严重腹泻)
6、风湿性的关节炎~“痹症”
7、代谢类的疾病“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8、囊肿、肌瘤
9、痤疮
10、脱发
11、(风寒性)感冒
12、产后风(痛点~有血淤,痛点游离~有风湿)
13、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的发作
→如何预防、调理阳虚体质?
1、外治法调理:揉腹(温补脾胃)、拍打臀部(促进血液循环)+艾灸(温补肾阳、祛湿寒、促进气血循环)+穴位:大椎、中脘、神阙、关元、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2、日常饮食调理:饮食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清淡饮食,少食寒凉的食物,多吃黑色的食物
3、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多晒太阳(多晒背部膀胱经排毒)
4、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5、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大关节的比如颈部,腰部,肘部,膝关节,脚踝,夏天伏阳在外,皮肤毛孔打开,易感风邪~尽量少吹空调
6、居住环境阳光充足等等
所谓「养生」,无外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对症呵护,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