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物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要做的事情;第二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这就提示我们要善于从现象找出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越过现象本身,不停留在行动而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找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做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在遇到学生问题的时候,总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办——学生不交作业怎么办?学生老是迟到怎么办?学生与任课教师顶撞怎么办?学生早恋怎么办?学生打架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看到了what层面,于是,就马上想去解决这些问题,想如何做事,并仅止于此,并没有深层挖掘这些事情内在的逻辑、事情的底层原因,比如思考一下: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北京退休教师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就专门提到班主任的工作思维。他就建议班主任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寻找内在的底层思维,去向内挖,以便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王老师在书中分析,有时候,同样一个问题,比如上网成瘾,也许有很多的内在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作出假设,我们可能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这也是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所提出的心理学中的冰山理论的解决方式。
作为教师要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到学校来求学,教给他各种学科,参与各种教育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培养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智力水平。
让学生写字、背默古诗,不只是记住几个可能很少用到的生字,而是为了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传承传统汉字文化。
让学生学习计算,做数学题,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背几个公式,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的头脑得到锻炼!
让学生学习外语、背记外文,也不只是为了记住几个单词,记住某些半辈也许不用的语句,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国的语言了解国外的文化,开阔视野,拥有现代人的思维眼光。
这样看来,我们如果能这样认识教育,就可以跳出应试教育的桎梏,站到更高的层次上,去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更宽容地看待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育!
一些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但当你深入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答案可能和开始想的完全不一样。
有人就说过:真正的思考是反直觉的。
从这个认识的角度来看,一个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处理,于是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所以,一个人的人生就是在不同的选择处理中,逐渐分化,并拉开差距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性格改变命运,而是每个人的认知模式,改变了自己的是命运选择。
所以说:思维方式,成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