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毛不易唱了一首《如果要写年》,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我们班学生写诗也写过《如果要写……》,当时是为了将网络热梗变废为宝,给写诗增加一些素材。有一首杨瑞鑫同学写的《战争》让我现在还记得:
如果你要写战场,就不能只写战场。
要写战损的坦克,机枪的怒吼。
要写飘落的国旗,乌黑的烟雾。
要写接连倒下的战士们,
写飞机的轰鸣。
战争,
是用无数生命压住的怪物。
——四(4)班 杨瑞鑫
我可以小骄傲地说,我们班学生写诗能力真不差,那同样是乡村的孩子,我们和春晚的学生差在哪里呢?我想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我们班学生接触写诗的时间并不长,三年级开始读《晨诵课》上的,当时还朦朦胧胧对写诗没有概念,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成文章。四年级上册时通过仿写逐渐熟悉诗的形式,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自由创作诗歌,我不再限制他们的发挥,有时连主题都不定,只是要求他们每周至少创作一篇,加上当时学校创办了本校诗刊,每周发行一次。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够入选并刊登到诗刊上被全校同学看见,这对一个刚刚开始体会到写诗的快乐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有力的强心剂啊!他们每周都会通篇阅读诗刊,总是拖拉作业的后进生都能每周写一首交给我。所以四年级下学期是最浪漫的一学期,就好像诗歌史上的唐朝!
进入五年级,一方面适应学段学习要求,从写诗转向自由写作;一方面诗刊不再发行,失去了展示平台,学生的写作热情急速下降。学期初还有学生问过我,这学期不写诗了吗?后来他们就在自由写作的苦海里挣扎,从浪漫回到现实,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转变,尤其是对于对待事物没有自己看法观点的孩子而言。所以新学期我想给自己一点压力,创办我们班的班刊,不限制题材,诗歌或散文或其他都可以。班刊也不以纸质刊物的形式,而是直接将文章张贴在班级外墙,向全校展示。可惜三楼只有我们一个班,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先打个初稿。
其实每到开学,我对班级总有这样那样的新设想;每当我看到其他老师优秀的做法时,我也总想用到我们班中,可是不管设想有多少,别人的做法有多好,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小很短暂的。就拿班级管理来说,这学期实行加分制,下学期实行pk制,学生每学期都要适应新规则,习惯养成却没有培养好。
老师的导向对学生来说好像灯塔的指引,一个朝令夕改的老师,培养不出坚持坚定的学生。我想,这学期我要少一点改变,多一点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