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颇感惊讶,服药不过10天,我的状态却有了很多改善,除去情绪的好转,与10天没有进行的暴食催吐之外,还是许多不经意的小细节,真正勾起了我的欣喜:
我的指甲变硬了,不至于像从前,不留神磕到就分层,连本该示弱的小指,指甲也更坚强;跟小猫玩的时候,会轻松的被逗笑,也更有耐心跟它们玩,不像之前,总是毫无耐心,觉得它们是我生活的又一件负担;我还想要跟人去交谈,沟通。要知道,在这之前,我生怕一切与人产生的交集,生怕自己给人造成麻烦,怕传递负能量给人,从内心深处觉得没有丝毫快乐可以顺着社交链传递给他人。
此外,我的体温渐渐升高,进食可以做到更轻松的停止,以前让我烦乱的大小事情,我都似乎更有弹性去对待……
当然,今天这篇文章倒不是想聚焦谈改变,毕竟,服药的时间还短。今天写的东西,是想分享我在漫长的贪食-催吐过程中,找到或学习到的一些有用的小方法。
1、需要给自己一点信心
像许多人一样,我的进食障碍的核心,也是过分低的自我价值感,对自我的尊重程度远低于对他人的尊重程度,这就导致外部的变化常常影响我对自身的判定,外部好我就好,外部差我就差。并且,当我做了“不够好”的事情,比如暴食、催吐,我反而会更容易掉进泥潭而非爬出。
所以于我而言,第一个有用的办法,就是鼓起勇气,去找一点信心。
是的,找一点信心就好,一个身处泥潭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根救命稻草。信心就是这根救命稻草,你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可以从家人身上找,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还可以从医院找,找一点能让自己停止自我谴责的力量,就好。
于我,进食障碍让我失去了“产出信心的能力”,于是我选择了从外部找信心,吃小剂量的药,给自己不再往泥潭深处进一步的定力。
2、“你也是个人”,不是物品
没有进食障碍的人恐怕觉得这句话很奇怪,但对“自我价值感很低”的我来说,让我相信自己“是人“,可以”有感受“,可以有“触角”,可以笑,可以哭,可以怒,可以哀,最重要的是可以“犯错”......真的很重要。
我是人,不是物品,我主观,视角单一,且不完美,我可能且可以“犯错”——
当我在心里重复这样的说法,慰藉也会多出一分。
3、找一种表达方式
多多少少,我要感激这次疫情带来的休息。在这个过程中,我得以大量阅读,开始写作,尤其是,开始了画画。
还记得在刚开始画的时候,我常常是“痛苦到不得已,只好把思绪都画出来“。那时的主题往往是破碎的心,失落的人,糟糕的情绪,低自尊的自我,当这些作品发出去之后,有时候能换回一些关心和问询,我便感受到爱和关怀,以及些许慰藉。
此外,家人和好朋友的鼓励也给了我力量,我从最简单的黑白画开始,逐步给作品上色,又继续被鼓励,开始注重绘画的细节,对每张作品用越来越多的时间进行加工……
鼓励为我的绘画注入动力,我的精细加工强化着他人的鼓励,由此往复,构成了一种能带给我正向力量的表达方式。
回顾一个月前的画与现在的画,也有许多差别。
4、阅读
阅读总是有用的,虽然这件事是那样的需要耐心和时间。
从二月底至现在,我陆陆续续读了7-8本书,有关于工作的,有关于心理的,感到许多困惑在逐渐被解开或者升级成其他形式,这给我慰藉。
还记得刚开始我读关于家庭、感情、心理方面的书,常常读到痛哭。是的,以前高昂的那个我或许从来不曾想到,几年后的我,会在深夜一两点攥着被角猛哭,但我的确是这样。而且这一顿猛哭的历程,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三两个月的时间。
我一边读书,一边试图捋清自己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是一边与自己握手言和:
“哎,这个,也不全都是我的错。“
“哎,我当时怎么那样处理那件事?以后...也许能再重新处理的话,希望会不一样吧。“
“哎,我...我是不是也没有那么罪恶??“
就这样,我的内心逐步有力量在生长,虽然至今它也仍微小着,但我多少增添了一寸的信心呀。
5、找夸自己的方式
这一条,其实写来,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我确实并不会夸自己,几乎内心是厌恶夸自己这件事的。
但我想,也正因我如此抗拒自我认同,这份力量也加强了我的自我毁灭吧?所以,现在,每当我试图自我贬损的时候,我都会找相反的观点,“我也没有那么那么那么罪恶”,来抵消这一力量。
当然啦,有时候收拾了家、洗了碗(我是多讨厌洗碗)、清了猫砂、逛了公园...这些小事发生后,我其实心里还是会默默给自己点一个弱弱的赞,毕竟,此前这些有生活秩序的事,可完全不会发生呢。
6、最重要但有点疼的是,“摘掉那块疤”
在不断回忆、分析我的人生中哪些关键因素促成了进食障碍的时候,也有答案慢慢浮现。我的失控,多半来自恐惧。而令我恐惧的很大一个因子,就是“不被喜欢”。
因为自己不够喜欢自己,所以常常全力期待自己“被喜欢”,一旦不被喜欢,就异常恐惧,恐惧到有必要销毁这件事。
而我的另一块疤,就是对于强权的恐惧。我曾在上周乃至过去两年中感受到的“supervisor”,其实正是强权的一种象征。在这种恐惧感下,我会觉得我的一切都会被随时剥夺,我的一切都会被轻易毁坏,我的一切都非常的“不值得”,因此,渴望毁损的感觉会进一步加强。
通过阅读和反思,我找到了我的两块疤,也许并不完全,但也是一种进步。
那么...所以...你的疤是什么呢?
找到疤,摘掉疤的过程或许疼痛——正如我上面提到的,一夜夜难忍的痛哭——但如果真的找到了,内心就会慢慢有所依附,你会在找到这些疤之后,放松对自己的过分责备,更全面的看待问题。
试试吧。
另有一些小方法,似乎也是你在网上能看到的大同小异的说法。在我吃药前,我感到这些方法似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但在吃药后,我却明显感受到它们其实能发挥一些作用,所以,我也还是分享出来。
1、冥想
以前总觉得无法静心冥想,或冥想后无济于事,但最近却从中感到了更多的放松。冥想,正念,深呼吸,如果不是专业的同学,在不深究个中差别的情况下,能从这几种方式中收获相似的益处:激活副交感神经,改善脑电波。
不过,我也是刚刚开始不久,正在试图在维持每天十几分钟的初阶练习之外,加入瑜伽和更长时间的冥想,观察是否有更大的改善。
2、放慢进食速度
由于催吐造成的肠胃问题,我还是时常因为反酸而失去整晚的好睡眠。想必许多人也是一样。肠胃功能越弱,越需要吃好消化的食物,或是研磨更细的食物。因此我接下来也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就是“慢慢吃”,放慢咀嚼速度。(尽管现在也有意为之,但仍然可以更慢。)
3、养一养肠道
肠道话题很大很大,一时也说不清,现在研究也层出不穷,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健康与精神健康密切相关,肠子与脑子通过“脑肠轴”的神经组织相连。
虽然在之前工作中对此有些了解,但也不想说太绝对,只是就个人情况来说,我从小肠道就比较脆弱,有肠易激综合征——一种麻烦的肠道病,自催吐后,肠道的受损更重。所以我目前坚持的方式,就是补充益生菌、吃发酵食品、少吃糖、不要吃太多蔬菜。
有关益生菌怎么补,在之前工作的时候有意识去了解,但还是众说纷纭。简单说的话,还是要坚持吃,吃不含糖的,吃嗜酸性菌。另外,自己发酵无糖酸奶,吃泡菜,纳豆之类的发酵食品,也对肠道有好处。不吃糖是避免一些会用糖的“坏菌”进行发酵,导致坏菌增多;少吃蔬菜则是因为蔬菜的纤维丰富,会给肠道造成一定的消化压力,催吐之后肠道脆弱,还是要耐心养养。
以上分享的这些小方法,或许没什么特别,但实际做起来,却真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的分享,是希望它们既可以帮你,或许也能再次给我提醒。
祝,我们早点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