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很久了,说把儿子带到武汉的几所大学走一走,却总是碍于诸多缘由未能如愿。
趁着中考结束后的空档,约上同事李姐,带上一对即将进入高三的双胞胎姑娘。一行六人踏上了去汉的动车。
之所以有这趟专程的计划,主要是缘于有儿时同学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可以提供专业的“向导”。
同学是我小学到初中的同班同学,当年身处农村,家境贫寒,读书时酷爱数学,本科毕业于华师,后硕博连读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现任华师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一路的成长与成就全靠自己的发奋与拼搏,系同学队伍中屈指可数的优秀人才。
按照计划,参观华师和武大两所校园,正好一所是同学的工作单位,一所是同学的母校。校园很大,学院众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同学带领我们有针对性地参观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几所学院:化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
每到一处,同学便细心而全面地介绍相关情况,包括学院的历史背景、学院文化、人文故事等,让我们一行从大人到孩子,无不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
参观过程中,越过两姐妹分别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感兴趣,而我家公子则对数学与统计学院感兴趣,只要步入孩子们兴趣相投的学院,教授同学便任由我们“摆布”,和孩子们照相留影。孩子们如此近距离地与“博导”相处,都是倍觉兴奋与荣幸。同时,也有一种荣誉感。
半天的参观,全部靠双脚在校园里丈量,一开始都兴致勃勃,后来一个个都充满了疲惫,却发现“博导叔叔”自始至终保持着同样的前进频率、同样的精神状态,不得不让孩子们敬佩这位教授叔叔的体力、耐力与坚持力。
孩子们和“博导叔叔”同餐两次。餐桌上,身为正高职教授的同学话语并不多,声调也不高,讲起自己从初中和高中的学习过程,期间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讲到高中时仔细观察和模仿身边成绩优异同学的学习方法;讲到一心想从数学单科上超越学霸以及经过努力实现后的喜悦;讲到当初在一道关于杠杆原理的物理题上连错三次,老师仍不点透,最终自己悟出原由后终生不忘的经历;讲到大学专业的选择以及不同专业、不同类别大学生的压力状态与自律意识的不同,等等。同学的话语字字珠玑,没有空泛指导,有的全是真真实实的人生故事,有的全是围绕目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经历,每一句话都很具启发性。
记得当我们问起教授同学如何看待大学期间的学生干部经历时。同学说:出于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认识。在他眼里,最重要的是突出专业的精湛。他说,作为一名搞专业的人,一定要以专业立身,因为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必须深挖自己的专业,围绕专业去多做事情。
还记得在武大校园数学学院前,我们问及同学为何不在假期开设补习班时挣些钱,同学很平淡地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的方向也会不同。他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和科研课题上,并说那样会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有帮助,对带领的学生有助益,对国家在数学研究方面有贡献。
身为教授的同学,在陪伴我们的过程中,身着一套蓝色运动衣,里外透露着随和与亲切。在孩子们眼里,这位“博导叔叔”很朴素、很谦虚、很和善、很低调、很博学。
晚餐桌上,教授同学问及我儿子将来准备选什么专业时,没想到儿子不加犹豫地回答:我到时候选数学专业!从儿子肯定的态度以及回答的认真劲儿,已然看到了教授同学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力”。
也许,未来时间里,孩子的目标还会有所变化,便无论如何,此次省城学府之旅,于孩子们的生涯目标、人生定位、学习态度等都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