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卓别林曾说: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常常能偶遇不同类型的“本地爷叔”。或是提溜鸟笼盘串;或是拎着马夹袋在菜场转悠;亦或是叼着烟歪戴着帽子闲庭信步,总之神情都是笃悠悠的,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作为旁观者,总是能够从他们流露的一丝表情里体察到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里与众不同的慢生活和对生活审美的追求以及热爱生命的那份难能可贵的执着。
A、上海小男人
不知从何时起,上海爷叔们被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嘲笑为——小男人,言下之意不过是“怕老婆”、“没有家庭地位”的一种嘲讽。
实则不然。据我潜心研究和观察,一般上海人家里大事都是男人做主,女人只是看上去特别强势。真到了原则问题上,妻子一般都是征求丈夫意见的。也都是男人拍板决定。
上海爷叔们早已经习惯了“女士优先”的作派,所以不情愿与“家主婆”较真儿。其实这是绅士风度的一种具体表现。
给足对方面子,其实就是给自己面子。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上海爷叔们是融会贯通地十分到位的。
B、老克勒
“老克勒”中的“克勒”是外来语,是“collar”职员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所以就有了老克勒一词的由来。旧上海的老克勒,他们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的一群人,也最先吸收结合的西方文化的,那时的他们土洋结合,形成了一定时期的海派文化。
如今走在上海的繁华路段,特别是市中心,华灯初上时,在高雅的餐厅或是酒吧,都能频繁看到“老克勒们”的身影。
他们大多已经是年近古稀,甚至是耄耋之年,但依旧穿着整洁,各个玉树临风,仪表堂堂,令人望而生畏。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潜移默化成自己的风骨,是只有历经风雨人生后才能有的一份独特的“岁月包浆”,浓厚而甘醇。
老克勒们是上海爷叔群体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他们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迷人的教养和礼节,待人接物老成持重,懂得尊重他人,具备共情的能力,是如今年轻人应当效仿的对象和楷模。
在他们身上可以捕捉到昔日旧上海的文化内涵以及老上海话的底蕴。
C、市井爷叔
市井百姓组成了上海爷叔的主要群体,他们几乎都是厨艺高手,是懂得“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活艺术家,能够在有限的物质生活水平里做到物尽其用,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他们不仅勤劳工作,退休后各个都是家务好帮手,忙里偷闲的时候去公园唱唱歌、跳跳舞,吹吹萨克斯。
在上海市民的家里,几乎男主人都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都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自我调节状态的能力。仿佛是上海的磁场能量把爷叔们塑造成了“德才兼备”的好丈夫典范。
每当在路上、地铁站、超市、医院亦或是学校门口,都能看到典型的上海爷叔们,不亦乐乎地把人间烟火气息的生活过得绚烂多彩。
他们甚少怨天尤人,粗鲁无礼。大多数人都彬彬有礼,懂得珍惜谦让。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纯真和善良。
倾情照顾儿孙和家人,毫无怨言。面对新兴事物都能坦然接受。
世界新闻,无所不晓,家长里短,事事关心。
他们真真切切地把自己一生的人生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和传授给了后人,且不会强迫他们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执行。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在家里,始终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
我细细思量,上海爷叔们都是简单坦诚,温润如玉的君子,因此值得欣赏并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