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没吃过早餐,可能我自己都记不清了。
很多时候,是因为早上赖床,等我到的时候早点摊都收了,默默的走进公司的大门,开始期待中午的那一顿。也有那么几次,是因为自己拒绝去吃。比如在家的时候,偶尔那么几次不赶时间。原因很简单,我想吃好吃的东西,而我能吃到的东西无法让自己产生食欲。即使真有这种食物存在,也因为吃的次数多了味觉产生疲劳了。从包子、烧麦、饭团、锅贴,再到各种饼。刚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兴趣缺缺,再就是看到就觉得已经饱了。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流程。
我想吃的是吃完以后还想着下次再来的食物。这种食物有吗,有;但每次吃完都还想着下次还来的食物,真的没有。我对吃下去的食物的首要要求是好吃,不仅食物本身是好吃的,连对她的印象都是这东西好吃,所以我要去吃,才会去吃。
所以美姐说,在家的时候妈妈早上煮的粥很好,配上咸菜,能吃两大碗的时候,我就很纳闷,白米粥能有多好吃,我又不是没吃过。我喜欢看着别人做事,按部就班的。但我不喜欢看着别人在我面前津津有味的吃东西,还是在我没有胃口的时候。
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呢?一口锅里吃大的两姐妹,怎么差别会这么大。有一天下班后,走在路上无所事事。突然想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于早餐的初衷要求不一样吧。我始终希望吃到嘴里的东西是好吃的,而且是我看着想吃的。但美姐就不一样了,她对早餐的要求是吃饱、健康、有营养,如果好吃就更好了。白米粥配咸菜刚好合适,而且妈妈做的饭现在也不是随时想吃就能吃到的。
日常生活中,食物种类更新的速度哪有那么快,尤其我还是个喜新厌旧特别快的人。我是不是该改一改了,最起码对一日三餐的要求要改。把新鲜感的位置稍微往后挪一挪,吃饱首要,健康次之,营养随后。这样,是不是会好一点,人也容易满足一点。总是期盼不存在的东西,失望自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