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作家阿来说:我们和父母,往往是磕磕绊绊,相互成长的过程。
我们对父母一定是深爱的,这毋庸置疑。但彼此间又会有很多分歧,会发生争吵,也会惦记关心着对方。
这样淡淡的讲述与父母的关系,是第一次听到,我却觉得挺真实的。
他说,不想过度的煽情,当然也不冷漠。是的,写的时候不去丑化什么美化什么,尽可能的去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想想小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多次被父亲或母亲,从同学家里薅回来,照顾弟弟妹妹。
再大点,还需要去菜地里拔草,摘豆角,收完菜还要拉秧,就是把豆角秧扯下来,攒成一堆一堆的,然后再猫腰抱起上肩膀,脚下踩在地垄上,泥土会蹦进鞋旮旯里,就这样1米3左右的孩子,往返在田间地头。
种麦子的时候,到了收获季节,站在地头等着撑口袋。
当时小小的我,特别羡慕别家的小孩,他们可以丢沙包,调皮筋,踢毽子,看电视。甚至会想,咋没生在别人家,好家伙这个气性大。
可是呢,一个下雨天,下着暴雨,爸爸出去做买卖还没回来,小小的我居然着急,担心的要哭出来了,脑子里胡思乱想着,想着爸爸要是被大水冲走了怎么办?摔在水坑里起不来怎么办?被车撞到了怎么办?
想着想着,趴在墙头上的我,看到了爸爸费力的推着二八自行车,出现在家门口熟悉的那条小路上,嚯,跳下来出门接去了。只听爸爸厉声呵斥,回去,河里没准儿有玻璃碴子,扎你脚!
而妈妈呢,会狠心的把我丢下,自己骑车去做买卖。也会让来找我玩儿的同学回家,告诉她们,我还要干活。
当时别提心里多不高兴,可是忘了因为什么原因,被爸爸揍了,她看着我屁股上的红印,会帮我敷敷,一边揉一边偷偷地抹眼泪。
当往事一幕幕,被这一句话拽回到眼前,自己觉得是这么回事。小时候,青春期,那么倔强和父母吵甚至顶撞。真的有种不懂事叫:半大小子气死老子的劲头儿。哈哈,我是姑娘,就是这么形容一下。
那时候为了赌气,真的是除了拿生活费,家也不回的。
可是渐渐地,经历的多了,为人父母,为人长辈,又总想回家看看。还会拉住妈妈的手,但摸到的是一双除了粗糙还是粗糙的手,手背的纹路,让我不禁想和干巴的树皮相比,指甲缝里还残留着黑黑的小渍泥儿。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庞,脸上的褶子告诉我,她真的年岁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和父母都在长大,只是我们还在壮年,他们变老了,而此刻,就只剩下孝顺这件事情了。年轻时候忙起来,也没有那么想爹妈,或者也顾不上想。但,偶尔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问:啥时候回家呀?其实他们是想孩子了,只是那时的我没有这个意识。
现如今,年少时的糗事,变成了闲聊的话题,一说一笑,全家笑意盈盈,幸福满堂。
只是不禁感慨,这个过程用了15年以上的时间,我们成长了,父母也到了花甲之年。父母仿佛只剩慈祥,会不停的叮嘱我们,好好吃饭,别冻着,照顾好自己。而我们在他们面前,褪去了叛逆,留下更多的顺从。
或许,这就是我们与父母,这一世的牵绊,如此挺好,摸得到的真实,看得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