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云听荷
夏日里日头长,此时六点已黄昏,天还亮堂得很。窗外,白云大朵大朵地抱成团,在澄蓝的底色里晃悠悠地闲游。
先生单位六点下班,此时应该正步出单位大门。早上先生出门时,说等他回来烧菜,我乐得清闲,忙不迭点头。炒菜,肯定他上手。此刻,我洗了米,放入电饭煲,摁了煮饭键,就等米饭飘香时。
午饭一人一食,今儿简单,给自己做完番茄面,加些黄瓜丝,卧个荷包蛋。吃得清爽不腻。许是太清淡了,四点多时,便觉胃部发虚,此时,更是肚腹抗议。
书柜内抽出梁先生的《雅舍谈吃》,聊以慰藉。这本书跟我十多年了,翻得泛黄,是我等吃货枕旁茶几前休闲之书。冬夜夏昼,垂涎美食,口中生津之时翻阅,再好不过。
基本翻此书,我每每老老实实从第一篇开读。首篇《北平的零食小贩》,会勾起许多童年的回忆。我生在苏北,长在江南,老北京的风味小吃零食,年少时是无缘品尝的。成年后去北京,“豌豆黄”、“艾窝窝”、“切糕”倒吃过。买得最多的是“驴打滚”,梁先生在此文中倒未提过。
许是少时在部队大院长大,特别喜欢面食,尤其喜欢吃馒头和蒸饼。梁先生在文中写道:“卖三角馒头”的永远是山东老乡。打开蒸笼布,热腾腾的各样蒸食,如糖三角、混糖馒头、豆沙包、蒸饼、红枣蒸饼、高庄馒头、听你检选。没有华丽的辞藻,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淡淡的烟火气,想到甜甜的糖三角、筋道的高庄馒头。没来由的口舌上弥漫一种清甜的面香味。
糖三角,杭州很少看到。高庄馒头,包子铺可随可买到。单位餐厅的早餐十天半月会来一次高庄馒头,蒸笼旁搁一小盆霉干菜扣肉。舀一碗小米粥,拿一个高庄馒头,里边儿夹上霉干菜扣肉,肉是半精半腻的小五花肉。结结实实咬一口,筋道、好味道,地道!带着满足走出餐厅,看校园中蓬勃的晨光,一天的好心情就此开始。
梁先生书中提到“面茶”,我没见过,更没吃过。他说道,“面茶”在别处没见过,真正的一锅镪炒面熬的,盛在碗里之后,在上面用筷子蘸着芝麻酱洒满一层……他认为味道不好,至少很怪。我细品文字,感觉这面茶应蛮不错的。
想到前几天从温州回杭,在火车南站候车时,进便利店看到了瑞安“李大同”的面茶糕,还带了一包回杭。酥香甜润,油而不腻,爱极了……
正捧书,口生津,思绪飘忽时,耳边响起开门声。于是,在黄昏的余韵中,厨房里传出锅碗瓢盆交响曲。有味、清欢,黄昏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