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开始挑虫子了。
每次看到星星坐在那里默默挑虫子、压虫子,我都要感叹他真的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几年前我可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做这些虫子。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笑话,说他自己读书那会儿跟家人讲自己挑虫子,家人很奇怪,难道虫子不会跑掉吗?是的呀,虫子不会自己跑掉的。因为他们都是蜗牛壳一样的存在,只是要小得多,长在小房子里的虫虫早就死掉了。
我们的虫宝宝可厉害呢。他们生命周期在一个月左右。但是因为不同虫宝宝喜欢在不同深度的海水生长,吸收海水中的各种元素,就记录了当时不同深度海水的温度、盐度、营养盐、pH等信息。所以,我们就用海底泥巴里面的虫虫研究好遥远好遥远的海洋水体特征和气候特征的变化。
海洋里有好多好多种虫虫啊,它们长得各不相同,有专门的科学家负责研究虫虫的分类,根据它们的外型、壳体的特征还有基因分成各种不同的属种。不过,根据生活在海水中的大致位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可以漂浮在海水中生活,叫做浮游有孔虫,一类在近海底,叫底栖有孔虫。我主要用的有三个属种,它们分别有自己很长很长的拉丁名称。
先放上它们的美照吧。
ruber.png
这是我最近在挑的虫宝宝,它主要的特征就是最外层有三个房室成品字形对称排列。下面几个不对称的,就是长得不好看的形态,但还是叫G. ruber(这是简写,要斜体哦~)。这种虫虫主要生活在海洋的表层,大约30米深处,记录的就是表层的水体信息啦。
sacculifer.png
这个是我之前挑的虫宝宝,叫G. sacculifer(斜体), 它跟G. ruber(斜体)一样最外可以看到三个球球状的房室,不过大小不一,抱得紧紧地。它们生活的水深较G. ruber要稍微深一些,在65米左右,记录的是另一个较深水层的信息。
obliquiloculata.png
这个虫虫叫普林虫,名字老长啦,就不给你讲了。它们生活深度就更大了,在一个温度变化很快的深度,大约90-150米深。它的小房子光光的,圆滚滚,还有一个大大的口。不信你看!
虫虫.png
是不是很可爱啊?这是显微镜下虫虫的样子哦。亮晶晶的虽然很可爱,看起来心里也欢喜。可是我每次挑虫子都好辛苦啊。每一个属种要挑好几十个呢。用显微镜挑奥,因为它们实在太小啦。平时放在小瓶子里,就不过是白花花的粉末,但是放在显微镜下才发现,它们每一个属种都很复杂,很漂亮。你不知道我找到一个长得好看的虫虫得多么开心~
告诉你个秘密,有的虫虫长得像花生壳,上面有蜂窝一样密密麻麻的孔,我很喜欢它。还有的长得圆球样子,不过你一定猜不到圆球里面还包裹着好多个小房间呢~
每一个虫虫都那么美呢,只是平常不容易被人发现。我们也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光的美,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只有真正深入交往的时候,才能看到,默默无闻背后闪光的美好。愿每个人的光,都能被对的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