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庙
天水文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华西路,坐北朝南,为当地民众祭祀孔子的祠庙,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天水县志》记载,文庙据传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明、清两代修葺次数频繁,明洪武初曾重建,宣德时知州李享,嘉靖七年(公元1531年)知州王卿等又先后营工重修。后经清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及民国十四年(1925年)共八次重修,其庙制益臻宏伟完善。此时庙制,县志记载:上为大成殿,左为崇圣宫,月台前左右各有东西庑九间,前为戟门,外为泮池,东有名宦祠,西有乡贤祠,再前有棂星门,外为垣,东西各一门,门外东西各建一坊。现庙内建筑除大成殿保存基本完整外,其余建筑多已改换。(百度百科)
天水文庙原址曾多年为中华西路小学,本世纪初,该小学与其他学校合并,重修文庙。
现棂星门左侧有“孔庙”二字,右侧是张举鹏撰写的《重修秦州文庙碑记》。进门后有石雕的孔子行教图,然后是“戟门”,最后面是大殿,大殿正门门额有大匾“圣协时中”,是2005年在原址抬高地基原样复建的。西侧有国槐一棵,标明距今1100年,可能是秦州城区存活的年代最久的国槐了,东侧是一侧柏,有700多年了。今年雨水充足,院内花草树木长势颇好,绿意盎然。
现在西侧碑廊内立着六块石碑,第一块是乡贤碑记,乃记述门克新事迹的。立于明朝成化年间。其余有康熙年间两块,嘉庆年间一块,咸丰年间一块,光绪年间一块,或为重修(或鼎新)碑记,或为捐资碑记,最南侧一块字迹磨灭,碑面凹凸不平,不余一字,徒具碑名而已。东侧是葡萄藤和爬墙虎攀缘掩映的回廊。院虽不大,但与一般公园相比未必逊色多少。
附:《明史 门克新传》
当是时,太祖治尚刚严,中外凛凛,奉法救过不给。而岐所上书过切直,帝不为忤。厥后以言被超擢者,有门克新。
克新,巩昌人。泰州教谕也。二十六年,秩满来朝。召问经史及政治得失。克新直言无隐。授赞善。时绍兴王俊华以善文辞,亦授是职。上谕吏部曰:「左克新,右俊华,重直言也。」初,教官给由至京,帝询民疾苦。岢岚吴从权、山阴张桓皆言:「臣职在训士,民事无所与。」帝怒曰:「宋胡瑗为苏、湖教授,其教兼经义治事;汉贾谊、董仲舒皆起田里,敷陈时务;唐马周不得亲见太宗,且教武臣言事。今既集朝堂,朕亲询问,俱无以对,志圣贤之道者固如是乎!」命窜之边方。且榜谕天下学校,使为鉴戒。至是克新以亮直见重。不数年,擢礼部尚书。寻引疾,命太医给药物,不辍其奉。及卒,命有司护丧归葬。
门克新(公元1326-1396),明巩昌府秦州礼店所(今甘肃省礼县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门克新以秦州教谕秩满入朝,朱元璋召问经史及政治得失,克新直言无隐,对答如流,遂“迁左春坊赞善”。绍兴人王俊华同时也以善文辞而授此职,朱元璋对吏部尚书说:“左克新,右俊华,重直言也。”当初,山阴教诲张恒等人进京述职,朱元璋向其询问民间疾苦,张恒、吴从权等“皆言臣职在训士,民事无所与”,避而不答。朱元璋大怒,训斥说:“宋胡瑷为苏湘教授,其教兼经义诏事;汉贾谊、董仲舒皆起田里,傅陈时务;唐马周不得亲见太宗,且教武官言事。今既集朝堂,联亲询问,俱无以对,出圣贤之道者固为斯乎?”将张恒等人放遂于边远之地,并榜谕天下学校,使为鉴戒。门克新不怕得罪权贵,敢于直言上了陈,遂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门克新入朝前一直任州学训导、教谕等职,入朝后曾奉命作《长江万里图记》,颇有文采,得到皇帝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