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宇纪念亡妻之作《百日告别》。
林嘉欣和石头分饰在同一场车祸中失去另一半的心敏和育伟, 死亡之后紧接而来的冰冷空洞,究竟该如何去填补。
同时失去妻子和未出生的宝宝的育伟显然更加暴躁,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暴躁嘶吼甚至借性爱来给情绪找出口。
而未婚夫的突然逝去同样让心敏心如死灰,与石头不同的是,心敏选择了克制 ,不动声色的背后是一场计划已久的自杀。
《百日告别》,难道到了百日,就真的能够告别吗?
为了告别,育伟以酒精填补着悲伤空洞,短暂的高潮只是注定徒劳的麻药。
为了告别,心敏日日料理着未婚夫留下的食谱,还独自一人完成了来不及走完的冲绳蜜月旅行。
一家家的品尝计划中各种小店的味道,然后打分。
独自一人欣赏曾经的美景,多想有你在身旁,却无能为力。
与陌生老人同行,哪怕对方说着自己并不懂的日语,却渐渐明白了自己。
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对另一个人的告别。
而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爱的人,都把力量交给了另一个人,而这股力量,也经由这个人,再次传达到你的身上。
心敏拜访未婚夫儿时老师时,老师拿出自己女儿去世时收到的心敏未婚夫送的卡片,那句:花开花谢终有时,也让心敏彻底正视了事实,开始去面对。
育伟妻子的学生,还在坚持的练习那首老师逝世前的曲子,这也让育伟再次聆听到妻子的声音。
让你悲伤难过的那个人,终究用奇妙的方式,劝你放下,放下.....
悲伤、孤寂、自责、愤怒,交替上演的混乱的日子过后,百日之后,育伟和心敏相逢在巴士之上,只是看了一眼,便已知晓对方的内心。
“不知道什么时候...” “不知道....”
100天无法忘记一个人,告别是从新开始。
与多少人用烂的劝慰“走出来”相反,他们需要的是“走下去”。
这部电影的确掺杂了许多林书宇自己的私人情绪,所以石头那段还是有些许逃避。但也恰恰是因为经历过,才会有那么深的感受。
当影片最后的“纪念若璇”出来时,我们才能明白,林书宇不是在讲电影,而是在讲自己的人生。
他在给自己疗伤的同时,也希望给所有有相同经历的人带去温暖。
我们的传统上,并不太讨论死亡。很多时候,死亡是一个结束,但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恰恰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告别与救赎的开始。
这件事情,很多人都在经历,但他们没有出口。《百日告别》给了他们一个宣泄点,一个可以大声哭泣的共鸣。
多数人从未真正告别,但此生再未见过彼此,却也不觉得遗憾。但面对挚爱意外离世带来的强制性永别,实在是难以面对。
马航失联乘客妻子@漫步鱼 至今仍在苦苦等待, 将近700个日日夜夜,她盼望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画面依旧没有出现。
所以告别,明明是件遥遥无期的事情啊。
大冰《乖,摸摸头》中的大树,相伴兜兜走过人生最后的岁月,在西安造了一个丽江,至今仍怀揣着思念,守着自己和兜兜的丽江。
那些日子,他们都只能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但《百日告别》告诉他们,这些艰难和疼痛,有人懂得,也有人和你一起经历。
借用大冰的一段话:
情不深不生婆娑,愁不浓不上西楼,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每个人的每一世总要经历几回锥心断肠的别离。
每个人都有一座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之后,你还要下来,去生活。
就像挪威的森林里面所说的: “死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让挚爱好好的去,你也会在人世替他好好的看生命的景象。
就像林书宇po出妻子曾经为自己画的漫画,勉励自己继续写作那样,为了她精彩的活着。
有一点悲伤,也有一点温暖,《百日告别》教会我们如何诚恳的面对生命的甜美与残酷。
而片中的林嘉欣,光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就已经颇有故事。
加冕影后也是实至名归。
或许这部电影有些平淡,不太适合现在的你。
但我觉得,也许,在某个时刻,它会是一剂灵药。
花开花落不由已,缘起缘灭自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