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这件事,一直以来我信奉的都是“灵感说”“天分说”,觉得那些大咖们之所以能写出那么牛的东西,是因为他们天分超群,而写作,是一件特别需要悟性的事情。
虽然口头上一直说,坚持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但内心深处的潜台词其实是:坚持写作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但是因为天分所限,提高也是有限的。
有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和性格,我深有同感。
自诩喜欢读书的我,庆幸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坚持读书,而得益于我特别喜欢去了解没有接触过的新思想新知识的好奇心,我读了很多身边人很少读的书。
比如《刻意练习》。这本书纠正了我对10000小时定律的狭隘理解,让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技能都需要10000小时才能精通,也并不是只要经过10000小时的练习就一定会精通一门技能。
简单的技能,不用10000小时就可以精通。
复杂的技能,在开始阶段,简单的重复对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是有用的。但是每一次的进阶,每一次突破瓶颈如果只是简单重复,用处是不大的,我们必须不断地变换方法去适应自己的段位,才能不断突破极限,不断提升自己。
所谓的刻意练习,适当的方法是要点之一。
而刻意本身就是带着目的之意。练习还需要有的放矢,在薄弱环节运用各种方法有重点进行加强,这样的练习才有效。
这本书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意义目前更多的可能是给了我一种信心,让我有勇气去尝试自己原本以为不擅长,学不会的东西。
而另外一本书,《跃迁》,可以说刷新了我的三观。
以前以为,勤奋就好,《跃迁》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逃避战略上的勤奋。不动脑的勤奋不是真勤奋,只是看起来很勤奋,那种勤奋既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觉得自己没有偷懒,又能让周围人觉得至少你很努力,失败了也不怨你,是你天分不够。
以前认为,各个领域的大咖都是灵感如泉涌,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高瞻远瞩,那些独到的眼光,高明的决策,神一样的水平,都是因为他们聪明。《跃迁》说,其实,高手都是在自我迭代中完成跃迁的,除了下笨功夫,还有对在笨功夫中一次只追求进步一点点的定力和耐心。
迭代,是真正底层的逻辑和思维。
最初,联合利华的实验人员设计出了10个喷嘴,通过测试选出最好用的一个,然后再以这个喷嘴为原型发展出第二代的10个喷嘴。当这款喷嘴进化到第45代的时候,实验人员终于找到了最好用的那一个。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什么天才的设计师和万能的专家,这款经典设计依靠的就是反复迭代和稳步进化,让最佳方案自己浮现了出来。
产品不再靠谁的灵光乍现出新,我们也不是靠所谓“顿悟”“立地成佛”。
用科学的思维勤奋思考,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练习——不断地自我迭代才能造就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