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自从工作以后,每个月都很缺钱。
吃喝要花钱、住行要花钱、社交要花钱......种种生活支出让口袋里那不多不少的薪水在不经意间就去了七七八八,如果还想存点钱,那每个月咬牙省下来的那一丁点根本支撑不住生活中想要的那份体面和精致。
可即使如此,仍然还是不敢把“钱”放到明面上谈,甚至是打肿脸充胖子,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要脸面,吃相难看。
前不久看到,当年央视顶级流量主持人、春晚门面,曾主持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的赵忠祥老师居然在网上买起了字画。
只要花上4000块,就能买到赵忠祥老师的字,任何人都可以买,只要给够钱,来者不拒。
如果到他的住所当面交易,还可以与他见面3分钟;加点钱可以与他合影,定制字画、祝福视频等等;再豪点给到上万还可以到传说中的“赵忠祥会客厅”里见面。
曾与他合影过的人提及,他与赵忠祥老师合影后想让他说几句话,老师却说:
“几句话可以,这要钱的,不是白说的,这是我们的职业,对不起。你不能当我卖油饼的,拿油饼就走了。”
换做别人,可能顺口就把几句话说了,但他却声明要钱,由此引来了不少非议。
当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评价,几乎全是挖苦,说赵忠祥老师为了钱吃相难看,行为掉价;还有的人说他只不过是利用残余名气敛财,身为艺人却失德......
明明是一桩你情我愿的买卖,合法也合德,却因为光明正大的谈钱被嘲讽,令人惊讶的同时又深感遗憾。
一位当年红遍大江南北、集金钱与荣誉于一身的明星,能够放下身段,把钱的事情放到明面上讲,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这也从侧面证明,事关钱的事情,很多人都不会敞开天窗说亮话,很多时候都是很隐晦地谈,更有甚者会打肿脸充胖子。
不管自己缺钱与否,只要涉及到钱,很容易就会陷入信条主义——谈钱伤感情。
从古至今,人们经常把“谈钱伤感情”这句话奉为准则,慢慢地也就越来越不敢谈钱了。
不敢在工作谈钱。
我想起我的第一份兼职,去给一个补习班代课。
面试的时候,主管的老师问我意向的薪水。我那时还是一个职场小新,根本不好意思把钱这件事拿到明面上说,就用了很客套的一番表达。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我的薪水连我自己都羞于启齿。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虽然我是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但自己的业务能力并不差,每天备课到深夜,我总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相信主管老师一定看在眼里。
事实上,她确实看在眼里。这个小姑娘不但不谈价钱,而且工作能力不错,她可以用最低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果然,再一个长假,她又一次找我,言语真挚,语气温柔。
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学会了谈钱:把代课费提高了三倍。
很出乎我意料,她居然同意了,只是态度明显比之前冷漠。虽然说这样的观念不合时宜但不得不认为,她那一幅“看你不爽但又无奈”的样子让我暗自心生愉悦。
再回头看看以前,不过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觉得谈钱没面子,对方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假装很佛系,其实心里在意的要命。
一个多月的辛苦换来的工资如此惨淡,内心的低落不言而喻。
也是这件事才让我明白:学会谈钱、敢于谈钱,才是我们真正的体面。
我们这代人总是被灌输年轻要吃苦,别谈钱,要谈未来,以至于很多人都在工作上不敢谈钱,最后苦的都是自己。
因为只有钱能填饱肚子、能更好地生活下去,“诗和远方”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在工作上谈钱是尊重自己的价值,也是对自己负责,也能让自己更加了解所处的公司,对自己的未来百利无一弊。
不敢在生活上谈钱。
我们一代很多人不管在工作上不敢谈钱,生活中也不敢谈钱。
遇上亲人或朋友借钱,借出去的钱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难收。明明自己是债主,却硬生生活成了欠债的。
记得之前有个朋友向我借了两千,当时说好半年后还。因为我们的关系还算不错,便很爽快的借了出去。
很快大半年时间过去,如不是偶然翻看以前的记账本,看到当时算是“支出”的记录,我自己都不记得这回事儿。
我也原本以为他忘记了,便硬着头皮问了一下,结果得到了一个“暂时没有钱,晚点再还你”的回复。
如果真的没有钱也就算了,可是他又不像还不起,朋友圈里经常自己到处游玩的照片,看演唱会的视频,名牌的新鞋子等等。
偶尔朋友聚会遇到,该花的不该花的钱他都能给得起,就是欠我的那一笔掐迟迟不还。
这笔钱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啊,差不多一个多月的伙食费了。
可是又觉得自己为了两千块三番五次的追问,显得不留情面、太斤斤计较,于是就这样,这笔钱一拖再拖都没有收回来。
直至后来,实在忍不了他这边敷衍我拖欠不还钱,那边花钱大手大脚好吃好喝,与他撕破了脸皮才把钱要了回来。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借了钱给别人,就闭口不谈或愧于谈还钱事宜,担心伤了两人之间的和气,却不知对方正是利用自己这样的心理,不但心安理得的不还钱,还觉得你小过于小气,最后搞得自己心情一团糟。要是对方脸皮再厚点,可能自己辛辛苦苦赚回来的血汗钱就这么“一去不回头”。
这一点,我就很佩服朴树。
据说先前高晓松很困难的时候找朴树借了15万,后来朴树着急用钱时想起高晓松还欠着钱,没有遮遮掩掩,开天窗说亮话地直接跟他说了两个字“还钱”。
事关钱,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这么直接。
没有哪一个人的钱都是大风刮来、天下掉下来的,都曾为此付出过不少血汗。
所以,该谈钱的时候一定要谈钱,勇敢一点,把钱的问题大大方方摆到明面上。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同学同事,都应该谈清楚,免得以后两人为了钱撕破脸、闹得人尽皆非从而悔不当初。
敢于谈钱、大方谈钱是我们的必修课。
电影《寄生虫》里说到:钱就是熨斗,能把一切都熨平了。
它能熨平人们之间的隔阂,也能熨平世间所有的感情。
但我觉得,钱更能“挑拨关系”。
在金钱面前,所有人心、情感都会被一览无余。
任何关系里,有关钱的事情,都应该搁在彼此心中最敞亮的位置,遮遮掩掩的后果必定是双方互相猜疑,再好的关系和感情都经不起折腾。
敢于谈钱、大方谈钱,其实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更是现今物质社会的生存之道。
所以,在钱的面前,真的不能太要脸。
能把钱这一问题与每个人说清楚,那才是真正的体面,也是我们这一生必须及格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