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是一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名著,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不幸遭遇让无数读者都为之叹息。但是无论是法国还是中国,知道阿尔丰西娜 普莱西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而阿尔丰西娜就是茶花女的原型人物,小说中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创作而来的。
阿尔丰西娜早年的经历和小说中的玛格丽特有些相似,都是迫于生计,来到巴黎,不幸沦落风尘,凭着惊人的美貌和不俗的谈吐,成为公子哥儿,阔老阔少们争相追捧的交际花。阿尔丰西娜不是一个徒有美貌的花瓶,她在社交场合表现得仪态庄重,雍容大方,毫无庸俗和浮夸。更难得的是她能够和客人们谈古论今,对文学,音乐,绘画时有独到的见解。她去世以后人们清理她的遗物看到她的书房摆满了很多名家的作品,可见阿尔丰西娜是个天资出众,聪颖过人的姑娘,又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所以当时法国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仰慕她,千方百计同她交往,并且在她去世后还写下不少纪念的文章。可见阿尔丰西娜不是一个寻常的风尘女子,她身上具有一般女性不具备的独特魅力。
但是阿尔丰西娜毕竟是个风尘女子,仍然沾染了浮华气息。她生活放荡,追求享受,不分昼夜的饮酒,跳舞,看戏和男欢女爱的纵欲,她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她染上了肺结核,经常发烧,咳嗽,咳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咳血不止。而她不仅不稍加节制,安心调养,反而认为自己来日无多,应该抓紧时间寻欢作乐,或者她想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意损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人们在她的微笑中常常会发现苦涩的感觉,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厌倦和感伤,这和小说中的玛格丽特刚出场的时候的状态如出一辙。
小仲马在一次观看演出时和阿尔丰西娜相识,他当时便被她的美貌迷住,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演出结束后他专程去拜访阿尔丰西娜,当晚她和客人们谈兴很浓,但突然一声不响地走开,细心的小仲马尾随她进入房间,发现她正在咳血,于是真诚地劝说阿尔丰西娜注意健康。阿尔丰西娜被他的关心和同情感动,对他生出一种奇特的好感,于是阿尔丰西娜同意和小仲马交往,不久以后,他们就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曾度过一段愉快的生活,那时候他们二人的精神上都很满足,可见他们之间是有真情存在的。这在小说中就演化成了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乡居生活。
然而阿尔丰西娜本人并不像小说中的玛格丽特那样纯洁高尚。阿尔丰西娜是个彻头彻尾的妓女,除了小仲马,她还有很多情人,小仲马的收入有限,满足不了她的花销,她需要更富有的男人维持她奢华的生活,而小仲马对阿尔丰西娜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他不能容忍她和其他男友来往,但是阿尔丰西娜无论如何做不到,所以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还是分手了。
后来阿尔丰西娜的健康迅速恶化,于1847年2月3日不治身亡,时年仅23岁。阿尔丰西娜的死深深触动了小仲马,在当年的六月他又来到曾与阿尔丰西娜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生活的乡间,激起了他的创作冲动,于是闭门写作,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写出了小说茶花女,在次年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阿尔丰西娜本人是个堕落的女人,小仲马同她的交往也不过是一段风流韵事。但是小说中的玛格丽特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和阿尔丰西娜一样自暴自弃,放荡无度,但是被阿尔芒的真情感染,后来下定决心离开名利场,小说中的阿尔芒也不是小仲马这样的纨绔子弟,他是真正把玛格丽特当作情人爱,遭到家里的阻力仍然不想妥协。小说进行到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乡居生活时,她和一个天真单纯的普通少女没什么两样,刚出场时的放荡,浮躁完全消失了。而且后来她不顾一切地公开了和阿尔芒的关系,不再同其他男友来往,还变卖自己的首饰还债,明确地告诉阿尔芒不想再回到巴黎,通过这段时间的乡居生活爱上了简单安静的生活方式。这时的玛格丽特已经完全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女孩了。哪怕是后来分手,她也是出于为阿尔芒着想,并且忍受着被误解的痛苦。小说中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悲剧显然比小仲马的真实经历升华了,玛格丽特之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象,读者们明显可以看到对压抑压抑人性,摧残爱情的虚伪又残酷的道德观的批判,小说中的悲剧是在维护某种道德规范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造成的,从情感上说,玛格丽特和阿尔芒是对的,而在社会既定的传统道德法则中,他二人的感情却不能被容忍。尽管作者本人也不能给出答案,但是读者明显可以感受到他是有所思考的。
在中国,茶花女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外国名著之一。十九世纪末期,林纾便用文言体翻译。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又有刘半农,夏康农等人的翻译本。我认为当时茶花女能在中国深入人心,也许也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遭遇恋爱问题的男女青年对小说的情节能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所以说,文学是无国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