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识花蜻蜓
我从小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长大,在那里,我记忆最深的,除了村后那条清澈见底的叮咚小河之外,就是贫穷落下的后遗症——贫贱人生百事哀。
有人说,人在“穷”字面前,更容易展露出本性。偷拿抢盗,或是良善心肠,也往往轻易便能一览无痕。
所以,我牢记那个在我手里多塞两块糖果的阿婆,更忘不掉,有些人对我们的尖酸刻薄。
我们家有四个孩子,这一点即是我家的喜,也是我家痛苦的根源所在。
喜的是,我父母都喜爱孩子,不管多累多难,他们都牢牢地铸好一面铁墙,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把那些踏进家门,向他们说教,想要抱走孩子的妇人,骂得狗血淋头。悲的是,每天吃饭时,我们都会因谁的碗里多出几粒米饭,而大打出手,也会因那盘子里仅剩的一点菜汤,而烽烟四起。
邻居总会端着半碗白白胖胖的饺子,凑到我面前说:“想不想吃,可香了,让你妈给你做呀。”我总会大口地咽着唾液,从旁边飞快地侧身而过。
也曾忍不住诱惑,闻着香气,偷偷坐在别人家的墙根上,从别人怜悯的眼神中,伸手接过一小块馅饼,在一阵大笑中狼吞虎咽。但很快,这件事,就会从父母的身边,一直传到村里的每个角落,像不小心洒在衣服上的浓墨,晕散开来,久久不消。
妈妈揪着我的耳朵,棍棒落在我的屁股上,边打边说:“让你吃人家的东西,让你没出息……。”我瞪眼看着妈妈拿着棍子的手,一次次落下又抬起,我没哭,但打着打着,她自己却眼泪不止。
自那以后,我们即使勒紧裤带,也再没有吃过别人家的东西,不管多饿,多诱人。因为,妈妈说过,只有乞丐才接受别人的施舍。
也常常有人对我爸爸说:“你看你要钱没钱,要能力没能力,还生那么多孩子,养得活吗?”爸爸只是冷漠地回复一句:“我能生下来,就能养活,用不着你管。”转身回到田里,继续忙活。
也常常有人,玩笑似地对我们说:“看你家灶台多干净,饭都吃不饱,去我家过吧,喊我声妈,天天让你有肉吃。”我总是怒骂着怼过去,看她们即生气,又不好当众开撕而扭曲的脸,就一阵身心舒畅。
后来,我在学校一路绿灯,考上了高中,弟弟妹妹,也在身后穷追不舍。那几年,我们像雨后的春笋,节节攀高,各展姿态,各有千秋。那几年,家中的开销如同我们的胃口一般,日日复增。愁得爸爸,白了头发,惹得妈妈,两眼昏花。
为了给我们交学费,他跑遍了村里每一户光景较好的人家,结果,除了借回几张可怜的零钱之外,得到的都是一句相同的劝告:“养闺女,就是养了一洼水,长大了就要流走的。女娃子上那么多学干嘛,没用的,反正考不上大学,不如找个好婆家嫁了。”
爸爸一脸疲惫,辗转难眠,在深夜里,他和妈妈商量:“要不,你回娘家看看,能借多少是多少,娃成绩不差,咱们总不能耽误了她。”
我不知道妈妈借回了多少钱,我只知道,自那个夏天以后,爸爸就背着铺盖常年外出打工,好几年,连春节都没有回家。
妈妈总是黯然伤神,她说:“若不是常常收到你爸的汇款,我总以为,他在外出事了呢。”说完,几颗眼泪,就不听话地晕红了眼眶。
多年以后,我们终于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爸妈一时间也成了村里的红人,他们用了二十多年,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一个在读大专生。
我们摆脱了村里没有大学生的魔咒,挣脱了村里的女人,一辈子都要灶头炕台的宿命。
有时候会想,是什么给了我百折不挠的勇气,能让我在那些痛不欲生的日子里,拼死一博?
回想来路时,才发现那些邻里的嘲讽,路人的白眼,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毒舌,正是这些尖刀似的赠予,才逼出了我体内,不成功便成仁的一意孤行。
一个轻视表情,一个冷漠的动作,一句调侃的话语,一篇诋毁的文章,都可能成为别人的武器,无形之中,重伤于人,却又不用负任何责任。
不写文时,从来不会考虑文字的力度有多大,写了文时,才发现,兵器难以伤及无辜,文字,却能一剑封人喉。
我会因文章下一句夸赞的评论,而突然雨过天晴,兴高采烈一整天,也会因一句不和的言论,而大雨倾城,闷闷不乐茶饭难咽。
从小到大,我们都见过太多白眼,受过太多语言暴力,但我仍然在意别人对我的评论。因为我对自己,在走向更好的那条路上,从未放弃。
因为明白被人看轻的心情,清楚被人贬低的心痛,了解被人误会的无辜,知道被人诋毁的苦楚,所以,我从来不会与人恶语相向。我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看清一件事,去看懂一个人。我宁愿不做评论,也不允许自己在糊里糊涂中,给别人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你可以妄言置评,随心所欲,但不是到处怼人,就是大义凛然,就是英雄气概。
我们都活得太着急。因一件事而断定一个人的能力,因一句话,而断定一个人的品质,但是每个人,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盖棺而论,不能因为自己的方向与他相反,就告诉全世界,他是个傻逼。
当然,在这个谁都能发表言论的自由世界里,我们不能迎合所有人的心,也不愿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我们都固执地活在自己划定的世界里,不管前路吉凶,都一往无前。
我们要将自己的玻璃心,熬成划破天际的铁球。将他人不善的言语攻击,变幻成激励自己前进的长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重地还击,告诉所有人,抱歉啊,我自带金盔铁甲,你的毒舌伤不了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