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千花寒食日,落花流水春将暮”。山里的节气来得要稍晚一些,比近城周边要晚上十天半月。正是“青葱刺水满平川”的时候,发育长大了的秧苗,迫不及待地宣告插秧就要来临。
拔秧和插秧的日子是水稻耕种最耗时、尤其紧张和繁忙的时节。母亲又得张罗我们全家老小一起出动,全员上阵,需要我们同去拔秧、运秧、浸肥、分秧、插秧,相互协调,争分夺秒,抢在立夏之前,把那些长大了的秧苗全都分插好。
小时候,我家里田多,劳力少。为抢时间,屋外漆黑一片时,母亲就早早起床,烧火做饭,把一日三餐吃的米饭一次性蒸熟。待到室外稍透出一点点微光,母亲便把二姐唤起,母女俩结伴同去拔秧苗。临走时,还催着我与三哥要早点起来去田里帮忙干活。我与三哥已经连续劳累了好几天,那会儿正犯困,躺床上,眼都睁不开,嘴里含混不清地应答母亲几下,待她们出了大门,复又侧了个身,沉沉地死睡了过去。
晨风吹打起门前油桐树枝叶,婆娑的叶面交相摇曳,伴着风声呢喃细语,发出唦唦声响。梦中惊醒,我俩发现屋外早已日上山头,匆忙披衣,赶紧一路小跑,快速奔往秧田地里。母亲远远就瞧见了我们哥俩,大声斥责:
“都几点了?太阳升这么高,你俩还不如回家再睡上一会!今早要是不把这几垄秧苗拔完,你俩就甭想回家吃早饭。”
一旁站立的二姐随声附和笑起:
“是哦,你们睡到现在才来啊,看田里这些拔好的秧苗,都是我与妈妈一大早的功劳,估计比你们俩干一天的活还要多!”
顺眼望去,新拔起的秧苗,零散撩满了田间,随手抛于垄间各处,成绩实在喜人。
“昨夜香风传十里,如今散落一地花”。芒种前后,雨水尤多,窗外雨潺潺。为抢时间,即便是下雨的日子,我们依然不得休息,还需冒雨下田干活,大人穿蓑戴笠,小孩头戴小斗笠,身上披一张大大的薄膜,一道同往田间干活。
“阴雨连天绵不止,水漫田间沟亦平”,雨中的水田,一片农忙抢种的景象,田间地里各处,尽是冒着寒雨,披蓑絮,弓着腰身插秧的农人,与宋人范成大《芒种后积雨骤冷》中所绘“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如出一撤,虽然过去了八百多年,但“潭水”村民雨中戴笠披蓑絮插秧苗的画面,仍与宋时农人冒雨劳作几无差别。
吃过早饭,晨起拔好的秧苗,放于田埂堤岸上,水滴已滤干,得挑往别处分插。那时,少肥料,尿素更是稀缺,一般仅在禾苗生长的关键节点使用。为让新种下的禾苗根须快些长好,我们用平日里储存的干猪骨头,用柴火烧成黑炭,掺杂几小块硫磺,置于一石头盆内,捣成粉末,掺入乌黑烂泥浆混合调匀,分置于一个个的小木盆里,用于蘸湿秧苗根须上初肥,蘸好肥料后,秧苗与盆一起端给大人。给这些秧苗蘸肥的工作,多由我们这些半大孩童负责,端来送往,一个上午都总在地里来回跑个不停。
劳力多的人家,在稻田里依次排开,秧盆浮在水面上,插秧时倒着身子后退,一人可以插上六至八行,一般都是从左边插到右边,退一步,然后再次从左至右,再后退一步。也有熟练厉害的老农,他们插秧可以做到左右穿梭,循环递进,正如一首古诗中对插秧情境的记载的那样: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没多长时间,田间的那一伙人,你来我往,争先恐后,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把那一大片田地给插得满满当当,那插秧的阵容与架势,还有那推进的速度,看得直让我羡煞。
我们家插秧的人数少,几人合力弯腰一上午,方才稀疏地插上几十个长行,很打击人,总也感觉这活干不完,没有个尽头。头顶与后背蓑衣上斜落下的雨滴,发出阵阵“滴滴、嗒嗒、滴嗒……”的声响,偶有顽皮的雨滴,溜入后颈衣领与和袖口各处,更添几分寒,恼人得很。已连续于田间地里弯腰多日的我们,总盼着早点收工,待真到了吃饭收工的时候,由于长时间插秧弓着身子,累得腰身都挺不直,只好一路佝着,慢慢踱回家。
虽说插秧辛苦异常,但也有些开心的事。
插秧时节,去往各处田间地头的路上,野生草莓一树比一树浓郁,颗粒饱满滚圆,缀于草莓树的细枝,鼓囊鼓囊,红红粉粉,恣意绽放,正是当旺的时候。每当我挑着秧苗来来去去,倘若被路边红艳的野草莓所诱惑勾引,不能自持时,便要放下担子,紧撸几把鲜草莓,入口顷刻间,一股酸甜的味道,从味蕾通全身,时至今日,忆起那野草莓的味道,我亦会习惯性地“吧嗒”几下嘴巴。
长时间浸泡于水田里,加上天公不作美,雨水多,天寒且湿,容易染上寒湿。我们老家有这风俗,为了抵御寒气与冷湿,母亲间隔几日,便要变着花样做些点心来犒赏我们。做得最多的点心便是荠菜甜糯米汤圆,新鲜野荠菜洗净,放入糯米粉,掺水搅匀,做出一个个白嫩中夹着浅绿,滚圆饱满的大汤圆。
弯腰累了好几日,吃着鲜美点心,先前的疲劳已被消除了大半,身子跟着暖和热起,感觉骨子里的寒气也慢慢少了几分。荠菜糯米汤圆,味道甜美,滑爽舒嫩。长大后才知,原来糯米有发热除湿的功效,吃荠菜甜糯米汤圆,可以很好祛除我们体内的寒湿。
风里吹来,雨里淋,斜风细雨不得归。好在插秧时节雨纷纷难熬的日子,也就半个月左右,家里大人与小孩,一起咬咬牙,憋憋气,坚持挺了过来,总算可以歇歇气,缓一缓,稍事整饬,休息些日子,恢复恢复身子。
斜风细雨中插秧的苦与乐,若不是拔过秧、插过秧的农人,难能对田间劳作辛苦滋味的感同体受,少有我们农人对食物来之不易的深刻体会,少有农人对田地耕种哲学的理解。
耕种需要心力,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来成全!田间地头持续的劳作,养成农人吃苦、勤劳、忍耐的韧性,种田来不得半点投机,全靠汗水浇灌,形成农民安静、平实,顺应自然时节,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所以他们才会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恬淡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