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元子在书房练字,一个“八”字,怎么写也不能让自己满意。媳妇窝在沙发里看《张爱玲传》,我也读完一遍,可是疫情期间没办法在图书馆借到书了,也只能重复着看。
窗外,很安静。只有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
我看到楼下路上偶尔有电动车来往,演艺中心和中原解放纪念馆的广场里,和平日热闹的景象不同,空空的没有一个人。我有意识走到对面卧室的窗台前,张望一下新世纪广场内,一样空无一人。
我猜不出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家在家中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这是末伏的第六天。
早上的天气很好,越来越适合跑步了,昨天跑了40分钟间歇跑,今天的跑步计划是91分钟耐力训练,这都是跑步教练做的18周训练计划,课程已经过半,我感觉收获很好,不是跑的快了,是不再厌跑,每次跑步的信心和劲头足了,这也是我最想得到的跑步结果。
跑完91分钟,并没有停下来,因为有小伙伴陪跑,兴致未减,完成了一个半马。唯一不安的是教练会提出批评,怎么不按计划跑呢?教练关注着每位跑友跑步数据,及时指导科学跑步,也很关心大家,按计划做到劳逸结合。
真的没有教练的督促和付出,我的不想跑步情绪是很难调整过来的。
其实,这样的跑步内容,我是不用写在日记中的:
1.这类内容记述过于频繁,仿佛有意炫耀自己如何能跑步。事实是,我在跑步群就是菜鸟级的,不过,我还是觉得跑步的事情是值得坚持下去的,不是你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
跑步是反人性的,所以,跑步也是一种修行,可以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风景。
用我的表达方式理解,跑步是体能锻炼,这是和其他所有的运动项目的本质区别。比如我喜欢打羽毛球,我为什么要放弃?第一、和我的跑步时间冲突,第二、我的打球技术已经进入瓶颈期,打羽毛球更需要教练带的,可年龄没了优势,也不想着花钱跟教练学习,自己揣摩的球技,最终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提高也是很缓慢的,唯一提升自己打球水平的捷径,就是体能训练,跑步就是不二选择。
偶尔我还会去球馆的,我的感觉是,虽然不再持续的练习打球,可自己的动作也不曾生疏,反倒是更有力量了。也就是说,打球是体能+技能,跑步是纯体能锻炼,我选择跑步才是最适合我的,也许跑步10年之后,我就会成为羽毛球健将,老年组。
2.我看到身边和跑友圈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也许是天气变凉,大家都觉得到了跑步的最好季节,或者也有像我一样,有很多不间断的跑者对身边人的影响和带动,只是猜测,或者是我的直觉。
不规劝别人也是一种修行,要要跑步的人或者需要跑步的时候,自然就去跑步了。
3.跑步就是一项简单的运动,翻来覆去还是跑步。我曾告诉自己要写的有用。什么是有用?就是带给大家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赚钱。我以前这样想,尝试着瞎编乱造,可我现在不想了,没意思,我还在为生存辛苦搬砖,哪有有用的东西给大家?即使大家赞赏1元也是不值的,我应该立即停止公众号更新。可我心里有一种不甘心的想法,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自己的经历像公司档案那样记录,并定期复盘,反思总结,对于我的人生会不会进步快点呢?
人的优秀是需要天赋的,我不优秀,可是我需要进步。一岁年纪一岁心,在我的平台上,年纪的优势不在,并且逐步被边缘化,这个感觉只是我到了这一岁的时候才发现的,至于以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年纪边缘化的词语,还是很天真的认为年纪越大人生越是丰富的。
这是我当下耿耿于怀又不得已释然的事情。
互联智能时代,是一趟飞速快车,它的乘客是有选择性的,需要年轻一代。比如:这才几天,鸿星尔克没动静啦,吴亦凡也不谈了,郑州、卫辉也不说了,没人再多议论奥运,就是翻篇的频率越来越快了,甚至以天为单位,就是能热一两天。这对奥运冠军也不公平,就是他们回来了,基本也没啥动静了。
就是互联网上的新鲜事太多了。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热点热搜,不等任何发酵,就一去不复返。
竹子的这个暑期生活学习就在大学校园度过的,辛苦的同时,也有耿耿于怀的事情,比如自己将要面临的职业生涯总是不够清晰而感觉不爽。
作为家长,我也无能为力。
我仅能从安慰的角度回复她:
对于我们70后一代人随大流生活的窘迫,我只能说这是奇葩说反方的题目,你并没有看到正方的辩题,还有一点,不是你说的随大流,那是每个不同时代的主流。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弄清楚主流和非主流,才是根本。
开弓没有回头箭,站在马拉松的跑道上,我就没有想着退回来或者停下脚步,只有随着大家的步频步幅,跟着自己的感觉,一路向前,挑战自己。因为,我十分清楚,一旦停下脚步,将不会有启动起来的勇气和动力。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也并不复杂。这是我的感受。
早上我通读了你记述的观点和你的见解,理论层面,我还不够资格读的懂那些内容,很多的专业术语和层面上的句子,真的不明白说的是什么。不过,我相信的是你的直觉应该是对的。
1.来自内心压力的声音。
2.外界的干扰。
但是,大道至简,大的道理是简单明了的,没有大家说的这么麻烦需要给家人、给朋友、给熟悉的人解读的。可前提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一目了然!
大多数人走的路,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是他们都懂得选择的道理。
内心和现实,多半是水和火。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人的需求是自我反叛的,反人性的。一面要工作自由,一面还需要一日三餐不得已低头生活的。真理是在生活中,非职业中。
如果你有勇气挑战自己,那么就去跑马拉松;没有跑马拉松的天赋也不要紧,那么就每天坚持早起跑步看到第一缕阳光,只有初升的太阳才赐予人们力量;再退一步如果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那么就试着改变自己,尝试着听听大多数人内心的声音,这也是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的一个标准。某些事情,你也无需坚持你独见,因为意义不大。
按照理论说,自己的事情唯独自己去克服解决,任何人也帮不了你;可是,身边比我们有能耐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听一下,给自己做一参考,某时候需要借力顿悟。和别人对话,就是一次次的否定之否定自己,取得思想的进步。
工作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面对职业的选择,其实是自己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积极生活就足矣,让工作学习服务于生活。一个单位,不做核心业务的(最差)员工,不是照样靠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滋味的生活着?
这里我要说的是,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也是终身的。未来的许多工作还没有发明出来,甚至等着你们去发明,希望不要纠结专业,纠结未来,那样凭添的只能是烦恼。放下所有的包袱,轻装前进。做点很小的目标,把眼前的每一天生活打发的精致一点,学着去享受生活。因为你已经真的很辛苦,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已经很努力证明过了。你的目前优秀,一样会延伸到走进工作中的优秀,不是你轻描淡写说的侥幸!
我在跑步群是菜鸟,但是我是认真的,比如18周训练计划,我会尽力做到一次不少的去完成。可我在跑步群里有个好名声,那就是我比大家能写文章。这不是我大言不惭,是跑友们给我的自我感觉,不过,我没有写作的天赋,在写作行当里,我是盐疙瘩打糨糊——咸也不粘,也进不到写作圈,就不知道我在那里跑步如何了。
文凭低就是我的硬伤,即使后来发奋自学考试,可高中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奢侈。
即使放到30年后的今天来说,上高中仍旧是普通孩子的奢侈。两层意思:
一是有政策规定。大城市孩子足够优秀吧,一样有比例限制,所以,大中城市高中生源质量越来越高,是很自然的事情。
二是知识点太难,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比例越来愈大,不是高中没有普及的原因,是自己压根把自己淘汰了。
我专门问一下在乡中教毕业班的张老师,我问,在家享受疫情呢?
她说,在家待着呢。
我说,你在的乡中学生有没有不会写自己名字的?
她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极个别情况会有,就是那种10以内加减法都不会,义务教育,咋也不能在家待着。
我说,也就是说,现在的农村学生学习氛围不咋样?
她说,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氛围不是很好,没有县城好,上课睡觉很普遍。
我说,一般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的,是不是他们压根就不愿意上高中?
她说,初中也是因为家长强迫逼着上的,厌学的孩子太多了。
我说,初中数理化对于这些孩子已经如闻天书,知识链断层,其实是无法再适应高中体量巨大的知识体系,何况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她说,最关键是心理都已经排斥学校,很难再进入学习状态,还有就是市场经济和快节奏的互联时代,他们看到父母出去打工做生意赚钱多,觉得学习没用。其实,城市孩子如果没有辅导班支撑着,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
我说,我老家的中学也有我的亲同学当老师,对待学生不学习、睡觉,只能做到宽容,有时候也惹不起,只要不打扰别人学习就行。
她说,不学习的风气就像传染病一样,会扩散的。做老师也很难,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核心问题不是不想管,是不敢管了。
今天我看了个评论,以后养娃就是玩盲盒,高中才可以打开。
………………………………
特别说明:
A、用日记的方法,讲述“我”的生活;文章非纪实,“我”不是我,“她”不是她,故事多虚构,勿对号。
B、文章有偿阅读,付费1元。愿意被乞讨者,请加我微信,哪天路过,当面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