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疫情过后,消费者会怎么变?两极在加速分化。
-
工薪阶层消费上会更加谨慎,延缓非必要开支,必要开支则用在更稳妥、确定性更强、更信赖的产品上。
- 比如海天酱油变成一个5000亿市值的公司,很合理。因为品牌已经在酱油行业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默认形象。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流量红利消失,头部企业聚集是一个红利。
再看有能力的白领骨干精英,中国大概有3亿中产阶级,我认为消费会反弹。2025年中国预估出现5亿中产,基本上中产阶级爱美、爱玩、爱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独,缺爱、缺心情、缺刺激。
人口红利消失了,人心红利还在;流量红利消失了,精神红利有待开发。
主流消费群在什么领域可以增长?
- 精神消费;
- 知识消费;
- 健康消费;
- 智能化消费。
- 消费是可以被期待的,增量市场是存在的。
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是什么?
- 低价的东西站不住脚,刚需的东西被有品味的、逼格的、自我标签化的所替代。
- 孤独图书馆代表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我标签的过程。实用主义的东西被情绪的、有风格的场景所替代,没有什么东西是实用主义。哥吃的不是一碗面,哥吃的是寂寞。
- 必要的东西被想要的、潮流的所替代,商品不仅要提供功能,关键要抚慰心灵和情绪,这就是我今天所看到的中产阶级消费过程。
- 中产阶级是冲动式、触发式消费,大众是趋同化消费。
- 中国的底部市场增长空间很小,因为这些公司20年之前已经成了。在底部大众化市场当中,拥有巨大的规模和渠道渗透率,创业企业很难战胜它。
- 但是,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在精神红利的开发中,在所谓美学化、精致化、健康化的生活中,还有很大的空间。
- 未来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大,头部企业最好的机会是清扫战场,把底部市场全部清扫掉,对于差异化的企业,则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