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阳台晾衣服,看到舍友乐乐把外套、贴身衣物,混在一个盆子中泡洗,定睛一看,那正是我们一起团购的泡脚盆。
我连忙拉住她,哎,你怎么把它们都放洗脚盆啊?
看她一脸不解,我解释道,脚上大多都有各种真菌、细菌,盆子上多少会留存一些,贴身衣服放在里面沾染一点,你可能就感染了。
乐乐却有点不耐烦,哪有那么严重,我都这样洗过很多次了,不也没事吗,就你管的宽。
话说完,我愣在了原地。
作为朝夕相处的舍友,我自认为我们关系亲密,一句热心的提醒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错了——他人的生活方式是在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慢慢积累形成的,我们无可指责,况且,成年人不喜欢被教育。直白点说,越界的关怀会让人失去私密空间,产生被束缚的不适感,自己的生活都没有过好,为什么急着去干涉别人的生活呢?
3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却很少被告知“尊重他人、管好自己”,所以,我们在融入人群、建立各种亲密的人际关系时,就会因为一贯的“热心肠”而产生越界行为。
心理学上把助人情结归因于人类对“社会我”的追求,即通过被周边人的认可来提升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我们有时不由自主地想介入他人的生活,是想让身边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更幸福。
那怎么才能让善意不被曲解呢?
酥酥的建议是,当我们想去关怀别人以示亲近时,要找寻一个平衡点——传达善意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意愿。
相比锦上添花,我们更要学会雪中送炭,让善意在被需要时出现,毕竟,一厢情愿的付出往往不会有美好的结局,只有双向奔赴才能让感情恒久远。
如果无法准确地把握这个平衡点,那请你不要去“多管闲事”,不要做“烂好人”,记住“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扫净寒舍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