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冷的冬夜,我正歪在床头刷微博刷得昏昏欲睡,突然被一阵连珠弹似的铃声惊醒,"喂",小新的大嗓门带着怒气就像连珠弹似的打过来,“真希望他们离婚算了,这算什么破事啊,自己家都管不过来还去管别人家,也不掂掂自己的分量,每次都这样,真以为自己是圣母啊。”我大惊:"姑奶奶,又怎么了,你家大姑奶奶又对你做了啥,连离婚的话都说出来了。”“哼”小新咬牙切齿“真能离倒好了,我也彻底清净了,损失了个妈,换来下半生的安宁”。“你别吧,没到这个地步吧,况且你以为你要离他们就离啊,你爸妈同进同出那么恩爱。"没想到这话一出她更暴跳如雷,“他们当然恩爱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为什么要拉我和我妹妹下水。他们有能耐他们自己去帮好了,关我毛事"。听着她暴怒的声音,我竟无言以对。
作为她光着屁股玩大的发小,我当然知道她说的是谁,只是没想到已经到这么严重的地步了,只好试探着又问了句,“那这次是要多少啊?""多少?鬼知道多少,整个房子抵押的钱吧,还有外债,真有能耐,竟被他借到这么多,这些借钱的人是狗眼瞎了吗,看不出他根本就还不了吗,"小新的声音越说越响,我不得不一再把话筒往外移以免被震聋了,“他借的时候就不能用脑子想一想吗,这么多他拿什么还,还是说已经习惯了别人给他擦屁股了,自己拍脑袋就好了,出事了有人扛着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也不想想自己都多大了啊,都六十了,六十啊,不是十六啊,我妈也有扛不动的一天,她以后扛不动怎么办,我和我妹妹接着上?凭什么啊,他亲身女儿都不管了,凭什么这破事要砸我头上啊……
这事如果落我头上我要怎么处理,对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行,肯定行不通,想一想被传销洗脑的人的思维模式就知道了。在家里发动战争?也不行,大闹的话更是失去了道德制高点,而且她一哭二闹起来更加理亏了,到时候白给钱也落不到好口舌了。再给?呸呸呸,无底洞怎么可能满足得了,再说了,也没这个责任和义务,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那到底还有什么办法呢,我迷迷糊糊盯着墙上那个洞,好像睡了又好像没睡,不过,她那个舅舅看起来清瘦斯文,据说年轻时候还写诗呢,怎么会这样呢……
小新一开始跟我说起她家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还很震惊,“你妈?看起来那么娇弱的一个女人,跟我们中学的生物老师一样啊,小皮靴,毛茸茸的大衣,一看就是需要呵护的”。小新嗤之以鼻,“她也就在我爸家才这样。也不是,据说她结婚前也过得挺好,那时候外公外婆还有钱呢,她要手表就手表要自行车就自行车,要不读大学就不读大学,可真够任性的,外婆老说把她养得小金鸡一样,可是家里一出事就歇菜了,分分钟小金鸡变土鸡,你不知道啊,一个人只有出了事情才知道你在她心里到底是什么分量,不用干家务,要什么满足什么,当然是好的,可是,宁愿早退也要把工作留给你,你没钱了就到处给你借钱,这个时候女儿就算还在月子里都不是女儿了,在她眼里,只是一个会活动的提款机而已。”我知道,她外公最后早退把工作留给她舅舅以及她妈坐月子的时候她外婆哭着要钱结果把她妈妈坐月子的钱全都拿走了始终是她的心病,作为女儿,妈妈始终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作为母亲,有多个子女的情况下情感却难免偏颇。
小新的妈妈从情感上来看也没错,她爱丈夫爱子女也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她把本应给女儿置车和自己养老的钱帮兄弟也是她自己的自由。然而,从社会和伦理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养老靠子女的国情来看,她对兄妹情的重视却显然触及了丈夫和女儿的利益。丈夫也许是不愿意妻子为难也许是经济上受制于人,内心里肯定也是不愿意的,正因为不愿意才会寄希望于女儿解决,但是女儿又能怎么解决,据我所知小新也跟她妈推心置腹地交谈过,并且让她妈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及站在父亲的角度去重新考虑这件事情,然而她妈妈虽然也承认她说的有理,但她也有自己的理由,一是这是自己的亲哥哥,自己不帮谁帮,二是如果房子拿走了他老了住哪里,那还不是要管,只怕管得要更多,三是钱是自己和丈夫共同的,就算跟女儿借的也会还,四是养老有养老保险不用女儿操心。如果前三点还有理,那第四点就显然不近人情了,气急了的小新也就破口而出,“那你以后老了瘫床上了也不用我们操心吗,你还指望谁呢,难道还指望着舅舅给你养老送终?”“瘫了就瘫了,生死有命死也是我自己的事。”至此和谈彻底破灭。
在我年轻的时候,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婚姻要有且仅有爱情作为基石,任何考虑经济、家庭关系及其他条条框框的都是对爱情的亵渎,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和自身对社会的认识加深,才发现以前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啊。婚姻简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学、行为学、性学、女性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婚姻里找到它对应的位置,爱情,当然依旧是不可或缺,只是在婚姻中,除了爱情之外,你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很多夫妻都不是在一开始就契合默契,大多数都是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磨合和调整才更加适合彼此,但是,如果以下两点在一开始就发现问题的话,那后期真是后患无穷。一点是三观,三观不一致就基本没戏了,这涉及到一个人人格的基石,历时长久,进展缓慢,一旦确定了要改变的话难度之大无异于回炉重造。另一个就是家庭关系了,这个问题涉及的广度和复杂度都远非其他问题可以比拟,而且牵扯人物众多,各方势力博弈众多,就算远离故土他乡也难逃良心拷问。
小新的爸妈很显然在三观上是彼此欣赏的,这从他们经历了多年的婚姻生活却依然相爱可以看出来。然而在家庭关系上,小新的舅舅却为他们的生活埋下了地雷,此外背后还有外婆的情感压力和道德压力。因此小新父亲娶了她母亲之后相当于承担了三个家庭的压力,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也实属艰难无奈。而且,这次的家庭战争表面上看是母女的战争,实质上却是小新父亲对多年背负的“大家庭”压力的集中爆发,只是从小新这个出口发泄出来罢了。在这个问题下,如果一开始外婆就不干涉,那妈妈也不会迫于那么强大的情感压力一次次拿小家补贴大家。如果舅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妹妹家庭造成的伤害,那舅舅可能也会像正常成年人一样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依赖妹妹妹夫。如果小新妈妈早早意识到她对哥哥的帮助是在以损害自己的家庭为代价,从而设置底线,只在有限范围内接济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也就不会惹得事情发酵升级并导致女儿出面伤害三代人的感情。当然,以上的所有假设都是基于理性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感性冲动的一面,那些“虽然明知如此却不得不”的选择背负着成长的伤痕和家庭的烙印,一再将你心灵最深处的隐秘选项筛选排序并暴露于光天化日下。也正因如此,大部分人终将要倾尽一生时间与自己作斗争,也终将花大半生的时间和父母亲人,以及从一出生就注定的那些社会关系,继续爱恨纠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