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说到这赵姓,那来头可大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是赵氏,故又称赵政。再说说那常山赵子龙,单骑救主,一手朝凤枪,一手青釭剑,驰骋沙场,男儿之模范也。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便不多提。如今这赵姓也不知是哪一脉了……”老赵在台上讲着。
老赵今年快六十了,按孔圣人的话来讲,就是快到耳顺之年了。也不知道老赵叫啥名,就像不知道阿Q姓啥,只知道老赵叫着挺亲切的。如果有人非要问,那就去问问天水赵氏吧。
老赵个头不高,年纪大了,体力却还行,能做十几个俯卧撑。老赵给学生教语文,每次上课匆匆来,缓缓去,很敬业。要说具体点儿,就是上课铃未响便到,下课铃响还未去。后面一种说法太绝对,有时铃一响,老赵便说:“下课休息。”
老赵年轻时到新疆去支教过。每次他上课都要给学生讲讲新疆的事儿。“冬天啊,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坦克都能在那冰上开。这天一冷,就得喝酒,那边吃马肉,到了江南就不行了,因为上火。到了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放下手里的事,去地里摘棉花……”他十分怀念在新疆载歌载舞的日子,这便是他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老赵爱喝酒,至于喝什么酒就不得知了。茅台、五粮液应该是喝过。有一次,轮到老赵上语文课,不知咋了,被换到下午去了。学生们都为老赵担心。到了下午,老赵走进教室,两只眼睛还晕乎乎的,摸摸头,解释说:“昨天晚上以前教过的学生从国外回来,非要请我喝酒,又不好拒绝,结果喝上了头,今天还带点后劲,真抱歉。”学生们都在下面哈哈大笑,“不过那黄酒还真是不错。”老赵又笑着补充道。
老赵爱书法。他自己写什么书法就不清楚了,在黑板上写的接近草书。每次上课都要讲讲书法:可能埋在昭陵里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第二《祭侄文稿》以及在台北故宫的《寒食帖》。他经常把自己买的字帖或者书带来给学生们看看,学生们都知道,他这不是在炫耀,而是他把大半工资都花在了买字帖和书籍上了。就比如《红楼梦》,老赵手上就有好几个版本。
老赵起的特别早,学生们还在吃早饭,他就已经到学校了。经过办公室,可以听见,可以看见老赵正在诵读名篇了。老赵肚子里墨水特别多。上课前喜欢给学生讲一些典故或故事,伍子胥过昭关啊、段玉裁注《说文解字》、钱钟书背书呀……老赵性格慢,讲东西细致,有些东西要反复讲好几遍,一节课讲一首诗对他来说都算快了。他喜欢告诉学生“同学们啊,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有时累了,老赵便趴在桌子上小睡一会儿。
有一回,两个学生谈论润笔,不知怎么讲到了“一字千金”,一个说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一个说王勃的《滕王阁》,两人争吵不休,差点大大出手。学生找来了老赵,请老赵讲讲理,老赵得知情形后,大声笑说:“两种说法都有。不过你们的精神值得学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嘛。”看来还是老赵的学识更上一层楼吧。
老赵带最后一届学生了。老赵以前带出过不少好苗子,他希望这最后一届都能考上大学。这样,他便能放心退休了。他希望下次与他们再相见时,有人能告诉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为”字是什么意思。
好了,故事就讲到这儿,下一次再相遇时,再给你们讲接下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