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完了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看完之后还久久沉浸在菲利普的世界里,不断回想,意犹未尽。
这是一本很长的半自传体小说,全书一千多页,kindle上显示看完这本书需要十三个小时,一般的书大约三四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了。
我每天中午午休或者晚上睡觉之前看上一两个小时,一共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读完。
开始的时候一直追求进度,盯着下面的阅读百分比看,看到百分之三十的样子就忘记这回事了,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看完整本书之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无需给自己设限。
菲利普中途退学,没上大学。
退学之后跑去学了一年会计,结果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做会计的料,于是果断撂挑子走人。
然后兴致冲冲地跑去巴黎学画画,学了两年,发现自己估计画一辈子也就只能是个二流画家,于是又果断放弃,跑回伦敦。
接着,收了心,又跑去医学院上了七年学,最终成了一名还不错的医生。
本来只用上五年,因为中间把钱花光了,流落街头,只能停学去打工,才能吃口饱饭。
然后伯父去世,继承了遗产之后才有钱回来继续上学。
这是菲利普三十岁以前的生活。
但是已经比我们很多人的一生都要精彩了。
我们可能一辈子也就只做一件事,或者只给自己设定了一条路。
根本没想过还可以像菲利普这样。
会计、画家和医生,对我们来说,是完全不搭界的事情。
怎么都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感觉人生就只有一种或者两种可能,选定了一个方向就不能随意改变了。
假如我选择了会计这条路,那我这辈子就是会计了,不太可能跨行去成为一个画家。
不是说这个有多难,而是从小的教育让我们在心理上认为会计和画家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个沟大到我们都不曾想去试试。
看了这本书之后,颠覆了我这样的想法。
人生其实本没有意义,没有任何人能定义你的人生。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按照菲利普的说法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你可以为所欲为。
比如我想学画画,以前可能会想我有这个天赋吗?
我都三十了,还能学得好吗?
现在不会这么想了,我就是来体验人生的,所以一定要什么都试试啊。
本来就没人要求你一定要学了之后就有一番成就,体验过也就达到目的了。
所以,何不让自己多一些尝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人生也就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