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读诗《一至七言诗》

一至七言诗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清明后,谷雨前,一首写茶的诗,想起了去年此时在龙井村喝的雨前龙井,在明媚得刚刚好的天气里,和朋友们逛完九溪喝茶聊天。

我喜欢喝茶,所以也就特别喜欢这首写茶的诗,尤其是“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这四句。

从这四句里可以看出,诗人喝的是抹茶。抹茶,古时又称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后传入日本,采春天的茶叶的嫩叶,蒸青后做成饼 ,吃茶时碾磨成末,冲水后用茶筅拌匀打沫。自明代以来,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用白玉做的碾碾茶,用红纱织成的罗过滤,用铫来煎茶,茶汤是黄蕊色的,在茶碗中搅拌均匀,黄色的如曲尘花般的沫在碗中转动。

铫是烧水的壶。家乡方言里将烧水壶叫做铜铫,才疏学浅一直不知是哪个字,现在知道了,想来应该就是它了。以前大概多用铜制的,铜字一直延续至今,不管什么材质的都叫铜铫,方言里藏着历史。

我喜欢日式抹茶,也和爱茶的朋友们一起自己用茶筅打抹茶。与日式抹茶的碧绿相比,诗中两处出现了黄色,这应该和现代蒸青工艺的大步提升有关,现在能最大限度保留茶青的颜色,而古时用蒸汽蒸茶难免将茶叶蒸黄。

我和朋友们曾买过好几种不同的薄茶、浓茶的日式抹茶粉,除了茶本身口感的差异,打出的浮沫的浓度、细腻度、均匀度都有不同,浓茶的泡沫更细腻丰富,薄茶的泡沫则只有薄薄一层。浮沫是抹茶口感中比不可少的一环,诗人之所以拿来刻意写出,想来也是爱茶懂茶之人,没有浮沫的抹茶入口苦涩,有了浮沫口感顿变香柔润滑。

和友人打茶旧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