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皇上:他为官舆论很差啊!
打小报告自古有之,官场必备技能。雍正时期发扬光大的密折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广插耳目,皇帝直接控制全国的官吏和行政。雍正经常通过密折询问臣下对同僚、上级、属员的看法,发表这些看法也构成了密折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果跟雍正皇帝报告说某人舆论不好、官声不佳,会得到何种反馈呢?我们来赏析一份奏折朱批。
雍正五年正月初三日,署广东总督阿克敦上了一份“奏报署广东臬司殷邦翰任职情形并给咨送部引见折”,是这么说的:
殷邦翰系抚臣杨文乾题请留粤补用之员。臣细察其人有办事之才而不正用,属员百姓俱有怨声,谓其过于残刻,遇事惟务翻驳而不实心上谨以清案牍。
御批:
殷邦翰之来历,话亦甚长,不便全谕,言不妥者,已盈朕之耳。但杨文乾力言其实心任事,因不瞻顾而招怨者甚众。而此人朕从未见面,今已准引见,到来朕留心一看,再不能掩其真伪也。
不知你可是得之传言,曾亲见熟识洞知其立心行事也。若出之属员之口,当详审之。
朕即位今四年,舆论二字不但不足为据,竟全然听不得。大概众所喜者,尽皆洁己而不奉公,欺隐朝廷,纵容属吏假平和安静、上下相安之名,废弛固循,诸务不理之人,此风乃吏治民生之大患,朕竭力挽回训饬者,此无知奸小之颓风,尔等亦当勉力,剔革此习染。凡属员中做好好先生而不肯破颜办理事务者,当严惩以戒众。如有深刻多事,兵民交怨,性急过刚,但知有己而不知有人,傲上凌下,与众不和,翻驳前案,此等名色当详审之,不然不能察吏矣。察吏少不聪明,乏安民之术矣。将此谕当铭刻五衷,时时警惕,信受举行,方能不被人欺,不忝厥职矣,不然莫望安治也。勉之勉之。
署理广东总督阿克敦是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担任过翰林院掌院学士,在满臣中出名的有学问。所以你看,人家有读书的人打个小报告也是很有技巧的。他说自己看到的是殷邦翰有办事的能力但不办正经事,然后转借“舆论”来评价殷,说“属员百姓俱有怨声’,就知道翻驳挑刺,不会跟同事们好好合作把案子痛快办结。
言辞之间可想而知,这位殷邦翰是给他找了多少麻烦。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句话,殷邦翰跟巡抚杨文乾是一条线上的,暗暗把矛头指向更有分量的人。清朝官制,臬司,为正三品,负责一省的刑狱诉讼事务,对地方官也有监察之责。巡抚,从二品。总督,正二品。山不转水转,这就难怪雍正六年的时候,杨文乾回任广东,马上弹劾阿克敦勒索暹罗商船规礼。
二、舆论全不可信,不如朕的相面术
这个小报告只有六十个字,而雍正的朱批有近四百字。雍正说的也非常有条理:
第一,你反映的情况我都知道,但我知道的你未必都知道,杨文乾的解释是他是实心任事才得罪了人。
第二,我火眼金睛,到时候留心一看,真假立现,谁也瞒不了我。
第三,敏锐的问他消息来源,是亲见的,还是听说的?然后发表了长篇的议论,“朕即位今四年,舆论二字不但不足信,竟全然听不得”。撕破脸皮而秉公办事者,舆论自然不好;而好好先生们舆论却出奇地好。
最后,他以勉励之名敲打阿克敦,警告什么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只是雍正深更半夜不睡觉批阅的无数奏折中的很不起眼的一个,我看到的是一个自信自负、有权有术的帝王,无法把他和电视剧、小说里的情圣或暴君联系起来。
三、皇帝的火眼金睛
这里要提到清朝的引见制度。中下级官员面见皇帝,需要有高级官员的引领,这种由王公大臣引领觐见皇帝的形式就称为“引见”。
雍正朝,引见地点在养心殿,皇帝驻跸圆明园时,在勤政殿引见;遇到重大祭祀活动,甚至在斋宫引见。文官引见由吏部尚书、侍郎带领,一次引见五六人。引见时呈递绿头牌,牌上书写引见人姓名、履历。引见官员按顺序奏报履历,然后皇帝与之交谈。交谈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公务,有时也叙家常。
雍正就通过观察官员的身材相貌、言谈举止、人品德行,用朱笔把评语、升迁降革意见写在引见文书上,主管堂官据此撰写奏折,待批准后向引见官员宣布。从《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共收录文武官员履历中可以看出,雍正尤为认真,特别能写,引见单中留下大量朱批,有的朱批比引见单上的字还多。康熙的朱批不多,乾隆帝也写了一些,其后的引见履历单基本看不到朱批。
雍正与僧人、道士多有交往,对传统方术知道的太多,引见官员正是他露一手的好机会。他常以自己的相术观和人事经验来评人,并随手批注在引见“履历片”上。
例如:
说巡捕营守备王勋“小白胖子,睁眉吐露眼的,平常人”。
说太原府同知米士铭“黑赤红脸,胖子,相貌好”。
说河南南阳镇标左营游击杨铎“一条条大长人,像太监”。
说吴淞营参将徐世龙“心肠好的人,似老妈妈”。
说陕西巩昌营游击马进仁“人似老成,人囊囊儿的些,肉些,像掌柜的”。
说杭州知府郭朝端“年少,公子气未除”。
说直隶居庸关游击管都司事师应举“人明白,小黑胖子,不似端人”。
说江苏徐州知州张文英“人明白,不似包衣下贱之风,相貌稍似鄂尔泰”。
四、可惜他不是个会聊天的胖子
可想而知,这种引见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形象好气质佳会聊天的人自然占便宜。另外,雍正偏爱身材胖的人,他一直努力想让自己胖起来,觉得胖是健康有福气。所以胖子们有福了。
有优秀原型人物作类比的官员,对他有“诱惑力”,是要高升的前奏。
总之,是个看脸的制度。
那么,通过看脸,雍正对殷邦翰本人的观感如何呢?
档案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殷邦翰,“冒失,急躁人,特快,但不似坏人。似刻薄搜求,无会养人。”
虽然他不是雍正所喜爱的会聊天的胖子,但至少看起来不像个坏人,大概是个急躁冒失、不会搞关系的家伙。雍正并不讨厌这样的人。
这到底算不算是看出真伪了呢?
下次,我们接着聊聊这个打小报告的阿克敦,他的事真是很让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