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部长吃饭,每次都能有所收获,小平更坚定了转深户的想法。陶敏却有了更深一层的想法,杨部长说转了深户,还有好多机会。陶敏想到那次吃饭,杨部长去香港没有赶回来,应该是有什么业务在香港那边,不方便问但是如果有了深户,没准还可以参与一下。
在牛BB引荐介绍下还认识了他们“深二看”的负责羁押犯人“精神关怀”的领导,陶敏觉得可以打一套组合拳了。和“陈茹”商量一下,就和小平去福田街道找“纪楠”了。社区和看守所在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可以联动起来,搞个活动(造势),这是“陈茹”和“纪楠”擅长的,还可以找义工志愿者一起,把活动搞起来。业务层面交给“白露”和“张潇月”。因为先和“陈茹”商量过,就差和“纪楠”探讨一下,下一步的想法和具体做法了!
“纪楠”的社区工作在政策制度指导下开展,相对轻松只是琐碎了些,有时候要登门造访,这是小平擅长也是他做保安工作时经常做的工作。小平和陶敏找“纪楠”聊了想法以后,纪楠觉得可行,心理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必要的心理干预,对有些人来说还没有自我意识到,可以做个“科普活动”,并不针对个人,先让人知道和宣传一下,是可以尝试的。还可以收集业务线索,验证前期想法和业务方向的正确性。
陈茹可以依托新闻媒体,多角度的报道和宣传,白露她们可以从专业角度,来把这个问题放大成热点问题,吸引更多社会大众关注,配合陈茹可以做成系列报道。纪楠社区那边有了成功举办活动的案例,也好在社区领导那边交代,后续在“皇岗村”和“下沙村”走访也好,电话拜访(采访)也都“师出有名”,把社区工作多元化细致化,服务提前防患于未然,并且对不易觉察的有心理问题的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做到心理干预。
如果按照陶敏和陈茹的设想,这套模式还可以“复制”推广,有了一次成功的活动案例,就会有后续的活动安排。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没想到陶敏有做“月老”的潜质,不仅给哥哥和白露牵红线,还帮“纪楠”和“张潇月”创造了好多机会,业务对接上让两个人经常联系,又都是东北人,沟通起来很亲切。最开始大家没有觉察两个人有什么,“白露”和“张潇月”有分工,心理咨询方面由“张潇月”主导,陶敏和小平带纪楠去宝安北路办公室,那是纪楠第一次见“张潇月”,后来还是陶敏比较敏感发现了端倪,纪楠在对“张潇月”称呼上有变化,直呼“潇月”,大家才发觉两个人关系不一般了。
前期陶敏做的数据筛选,纪楠看了以后,就留心工作中“皇岗村”这边的女性业主,那些(35%-40%)能对上号的重点关注,毕竟涉及个人隐私,后期可以通过电话切入,有情感困惑和心理问题的还是要区分开来。这一点和张潇月做了细致的分析。
陈茹一直没有松口参与其中,只是作为朋友帮了很多忙,直到纪楠联系小平和陶敏,说有“好消息”带给大家,要见面聊,约在他们福田街道碰面,郝伟叫上我一起过去看看,陶勇接上“白露”和“张潇月”一起过去福田街道。大家到的时候,纪楠和陈茹已经在他们领导办公室等我们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