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仙逝,享年94岁。
为什么我们读者会这么难过呢?
94岁,按说算喜丧。当年小昭在地道里跟张无忌唱:“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七十者稀啊。无崖子九十三岁,童姥九十六岁。
论作品,到1972年十四部就写完了,几年后修订完出《三联版》,屹立已垂四十年。至少我是不再指望他出啥新作品的了,也没指望他给《雪山飞狐》来个结尾,告诉我们胡斐那一刀是否劈了下去。
所以,为什么呢?
罗大佑说你听一首歌3分钟,你的人生就被改变了3分钟。而我们现在经历的人生,也基本可以说,是被金庸小说改变过了的人生。说金庸小说多少影响了我们这一代读者的性格——比如让我们更向慕英雄,但也更中二了——并不太过。
而他的小说,大概也是极少数在任何华人地区都通行无阻的作品了。
因为有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课堂上就能周游世界:
在大漠上和哲别一起纵马驰骋,弯弓射雕。
在江南,遇见有趣的小乞丐,把自己的衣服披在她身上。
在燕子坞和阿朱、阿碧一起泛舟湖上,听她们讲吴侬软语。
在琅嬛福地给神仙姐姐磕一千个头。
在无量山和钟灵一起坐在梁上嗑瓜子。
在活死人墓看着姑姑把一根绳子当成床。
吃程英包的粽子,看她写下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被陆无双叫傻蛋,替她接骨,心有所属,只能与她们兄妹相称。
在雁门关痛击石壁,听见身后有个女子喊出声来,乔大哥,这山都要被你打塌了。
在思过崖苦等小师妹,却听见了小师妹唱起了福建山歌。
因为有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少年春心萌动,也从小说里,窥见了一点爱情的真相。
犹记得,读到小师妹爱上林平之,令狐冲在思过崖痛不欲生时,我和令狐冲一样痛不欲生,天地之大,却不知道该去哪里。
只好跟着令狐少侠,信步所至,去哪里都好。
一路奇遇,九死一生,孤独九剑傍身,似乎注定要孤独终身了。
直到洛阳城绿竹巷,跟“婆婆”学琴,却不知道她就是名动天下,却心许一人的圣姑任盈盈。
小师妹变心,师父冤枉,身负重伤,都抵不过盈盈这一句,江湖险恶,令狐少侠多多保重。
原来,前路虽然茫茫不可见,但总有一人,翘首以盼,等你来琴箫合奏一曲《笑傲江湖》。
读到此处,失恋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神雕大侠,十六年来,纵横江湖,行侠仗义,除却郭伯父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还不是为了熬过与龙儿的十六年之约?
夫妻情深,原来可以对抗时间。
不可一世的大元郡主,却也难逃情根深种,爱让人勇敢,也让人脆弱,一句“我偏要勉强”之后,又一句“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赤练仙子,心如赤练,却至死也没弄清楚,世间情为何物。
塞上牛羊空许约,亲手误杀所爱的萧大侠,或许从埋葬阿朱这一刻开始,心已成灰。
只因桃花树下,一个粗眉大眼的年轻人,摘了一个鲜红的桃子给她,梅超风便与他盗经私奔,任世人称呼黑风双煞,铜尸铁尸,在她眼里也不过是自己的“贼汉子”。只可惜,贼汉子先他而去。徒留她一人,练就九阴白骨爪,枯守世间。
爱别离苦。
暗黑少女阿紫三观古怪,杀人无算,在看到乔峰亲手埋葬姐姐之时,身心震颤,原来世间还有爱情这回事。
情根深种的小郭襄,忘不了风陵渡,三根金针,神仙眷侣一般的大哥哥和龙姐姐,华山一别之后,走遍天下,只为再见杨过一面,却始终没有得偿所愿。
求不得苦。
游坦之愿意为了阿紫带上铁头,不要脸面,奉上眼睛,父母之仇也都抛之脑后,最后雁门关纵身一跃,深情赴死。
怨憎会苦。
爱情真要命啊,也真迷人啊。
正因为众生皆苦,才更要重情重义,即便是有情皆孽,也不能无人与会登临意,一人终老。
从金庸的江湖里学到做人的道理。
不要做伪君子岳不群,为师不仁,坑害从小带到大的徒弟。为夫不义,高龄自宫。
不要嗜仇恨如命,学林平之,只见仇人林立,却看不见身边的师姐灵珊。
不要做左冷禅,机关算尽,却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不要做任我行,做什么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大梦,愧对自己的一个好名字。
不要做玄慈方丈,为规矩为戒律所迷,有生之年青灯古佛,却不能与爱人煮雪烹茶,也不知身边的小和尚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不要做萧远山,将自己的怒和恨,强加给儿子,让儿子误杀至爱,遗憾终生。
不要做慕容复,一生想要复国,燕子坞的风景不看,家臣的忠义不顾,表妹的崇拜不理,最终不过一场空。
不要做张无忌,爱人在侧,却犹豫不决,只知自己被爱,却不知道自己爱谁。
要做就做黄药师,善为青白眼,睥睨天下,什么圣贤,什么规矩,什么正邪,什么功名,不过都是狗屁而已。怎比得上桃花岛上,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要做就做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要做就做杨过,亦正亦邪,情深义重。
要做就做令狐冲,练绝技,痛饮酒,不屑江湖纷争,至情至性,与所爱之人隐居避世,一琴一箫而已。
做风清扬,做独孤求败,做张三丰, 做莫大先生,做洪七公……
人生如果像海,金庸先生就是我们航行海上的一个坐标。
谈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江湖风月,异人豪侠,那是属于我们所有人都不需要翻译的共同语言。
如今斯人已逝,不亦悲夫。
也只能遥祝一杯酒,道一声,先生千古。
世人身处无常里,却又不解无常。这大概就是我们的习惯:每次回去重读金庸小说,甚至希望回到从未读过他小说的过程,想重新开始,归根结底,都是希望什么都不要变,万物原样。
“给我们读者构建了这样一个世界的人,多希望他能继续好好地活着,就像暗示我们,少年时刚读他作品的我们,都还在呢;而现在,他逝去了,我们的一部分也永远消失了。”
当然,回头想想,如果真拖着他老人家一路风烛残年,也未必是好。
《飞狐外传》结尾,袁紫衣离去了。《雪山飞狐》结尾,必有一个人会死。《连城诀》结尾,狄云离开了尘世回到雪谷。《天龙八部》结尾,段誉们悄然离开。《射雕英雄传》结尾,郭靖和黄蓉作别了成吉思汗。《白马啸西风》结尾,李文秀离开了大漠回去中原。《鹿鼎记》结尾,韦爵爷飘然出世享福去了。《笑傲江湖》结尾,莫大先生一曲琴赠送令狐冲后飘然而去。《书剑恩仇录》结尾,陈家洛们举众西去。《神雕侠侣》结尾,杨过在华山顶上告别了所有人,郭襄眼泪涌出。《侠客行》结尾是个我们知道谜底的谜题。《倚天屠龙记》结尾,张无忌退出了江湖。《碧血剑》结尾,袁承志带大家去了海外。《鸳鸯刀》结尾是个玩笑。《越女剑》结尾,西子捧心,而范蠡正要带她走。
大多数的过程,都慷慨豪迈;大多数的结尾,都是离别与退出。
我们就这么浑然不觉地活到了要告别偶像的年纪,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做得像他们一样好。
读金庸先生数十载,却始终缘悭一面,引为至憾。
但又一想,既是神交已久,早已是生平知己,又何必非要见面不可?
今番良唔,豪兴不浅,他日江湖再逢,定当把酒言欢。
金庸大侠,咱们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