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去抱怨什么,我也没有力量去指责别人,我更不敢去说我讨厌谁,我牢牢的记住了《接纳力》里的“反躬自问”我所讨厌的必定是我身上所拥有的,所以我懦弱的害怕看见真实的那个自己,那个不够好的台深深的扎在我的心里。
当我愤怒的与娃他爸吵架的时候我发现我可以用力的指出去了,我特别开心,吵的也特别的舒服。在带读中我慢慢的体会到我的局限性,原来我断章取义的看见了第一第二部竟然害怕看到第三第四部。当我敢于在那个当下指出去,我可以选择抱怨,我也可以选择指责,我更可以选择愤怒离开。这样的选择和我内心的力量匹配着。真的内心多了一份自由与松绑。
我看见了不敢指出去内心的那份害怕与恐慌,我被那个声音吓住了,你都学了那么久了怎么还这样。我学习践行为了对自己多一份了解与看见。
我的指出去抱怨敢于去评判别人敢于去说出心中讨厌的那个人。是为了更加的了解我自己。
我讨厌她不跟随我,我喜欢别人围着我转,我应该按照我期待的那样去做。你不可以笃定的做你自己。听到这个需求看见了那个任性的小女孩。我深深的给她共情。是呀!别人没有选择我让你很难受对吗?特别希望他听你的对吗?她不听你的让你觉得很抓狂对吗?是呢!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如果地球围着我们转就好了。
听见了本我的声音与需求。共情允许她的存在。超我的那些应该不可以那个道德观念不停在干扰,是的我看见了。谢谢你们的提醒,我想此刻好好陪伴我的本我。给她足够的空间时间来慢慢体验。
自我:我们都是有选择的。便没有好与坏,对与错。
关于怎么样笃定的做自己内心多了一份坦然。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所崇尚的追求的生活又是什么?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理解他人这些都很好,但是不是必须要这样去做,我可以选择,怎么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呈现。
比如老公崇尚勤俭节约这非常好,我希望花样百出也很好,那如何让我们两个这个底层的价值观一样的同时又能够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呢?首先我们的价值观是相同的,然后他认同这样的价值观是这样呈现的而我认同的价值观是那样的呈现的都挺好的。
因为我们不同所以呈现的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