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素如简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29期“简”专题活动。

明代的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一语道破拥有一个小小的书房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的重要。书房的本质意义其实就是一片精神栖居之地,即便方寸之大却可连通天地人。

例如宋代文人在书房的陈设布置这件事上,就很讲究"一几一榻,焚香煮茶,心无旁骛"。书房位置,或隐于竹林深处,或藏于庭院一隅,简单素净,超然物外。

不求精致,不畏简陋,唯求心安。北宋黄庭坚晚年仕途不展,生活陷入窘境。被贬宜州半年,租住在城南闹市的一间破旧的屋子,屋子的西边,毗邻宰牛的屠户作坊,连为朋友写文章的笔,都是用花了三钱买的鸡毛。即便生活环境如此简陋艰苦,他却独居陋室,焚香修心,让自己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黄庭坚的挚友苏轼,一生数次被贬,仕途可谓坎坷,他自己曾写诗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他无论是在黄州的东坡上种地,还是在惠州的荒僻山水间行走,总能在困境中保持一份乐观与豁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份从容与洒脱,正是源自他内心所坚持的素与简。想来一个有着丰富绚烂精神世界的人,无论走在人生的任何一种不堪境地,总能绽放异于常人的风采。

其实人类精神世界的奇妙之处便在于此。当许多外在的物欲冗余被去掉后,内心往往便能生发出无比丰沛的精神力量。

遥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那个“轴心年代”,即便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思想大家却扎堆涌现,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先哲们的思想成果,滋润了人类几千年至今仍赖以存活的信念沃土,他们的思想维度成为了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山仰止。

人们常常羡慕陶渊明笔下桃花源里的人们。在桃花源里,没有世俗纷争,没有车马喧嚣,人们简单而质朴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内心宁静而满足。

这样的简单,其实就像文人们推崇的简而素一样,大多时候并非贫困造成,而实在是一种对生活真正的领悟。人们幸福感的定义和多寡,从来不取决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得到和感知。

许多时候,我们深陷困境,原因往往是自己为自己画地为牢,缺乏的就是一颗发现美好的心以及一个平常的心态。

只有当你历经千山万水,阅过沧海桑田,所有的繁花总将落尽,一切的喧闹终将归于沉寂,才能发现,人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

有时候,一曲弦歌,一本闲书,一壶老茶,便足以消磨大半日的光阴。来自精神世界的宽慰与疗愈,足以使我们暂时从迫求物欲的束缚中得到些许的解脱。

人的心很大,足以包容宇宙,人的心也很小,常常被俗事填得满满当当。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了?你有多久没有看看夜晚的满天繁星了?你有多久没有关注朋友的问候或者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了?

而这一切,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才能感知到,原来那些看似平凡的事物,都一一蕴含着无尽的美好。

心素如简,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去感受、去珍惜,就能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里生存,首先得学会让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人。

聪儿7岁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说仲秋是桂花的时节,深秋就是菊花的世界。似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是菊花葳蕤的身姿了。 燕子的妈...
    画楼西畔9039阅读 5,045评论 0 6
  • 本文参与【壹品创联·绚烂人生[https://www.jianshu.com/c/974109c0021b]】专题...
    云清梧阅读 8,471评论 55 140
  • 生活中,常常听到心素如简、人淡如茶的字眼,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极简的生活方式。 日常中,常常感叹那些无...
    锦绣绣阅读 9,620评论 36 180
  •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
    倚栏伴雨阅读 8,341评论 13 82
  • 说来有点孤陋寡闻,第一次读到"人淡如菊"的出处,竟然是司图空《二十四诗品》中如此美妙的一篇小品《典雅》。 玉壶买春...
    巴山夜雨i阅读 9,939评论 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