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瑜伽的概念其实是很淡的,只是电视上的印象。台湾作家张德芬的心灵修炼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加深了我对瑜伽的认识,它或是人的肉体与心灵沟通的最好的一项运动,也是一门艺术。
通过朋友圈,我知道小妹杨波也是一名瑜伽爱好者;每次看到她或在朋友圈中所晾的照片,那种气质总给我带来震憾:那种淡然、儒雅,那种骨子里的知性、灵魂中的平静、外表的美而不艳,那种浑然天成的融合,无不给你一种通体的舒适感。当然,我也知道她是一个完美主义的追求者,除了读书、运动,我私下会以为瑜伽对她气质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由于长期不良习惯的影响,比如坐电脑前、低头看书、看手机(现在基本把手机当电脑),常常固定不动一、二小时以上,再加上看病后遗症,导致身体僵硬、颈椎异常。所以,我私下里对瑜伽还是充满了许多期许。
前两天在健身房瑜伽室内,看到一位美女教练正在辅导一位学员,我就进内咨询,于是认识了小王老师。
我还以为这小美女老师二十刚出头,刚出来工作。那种长期练瑜伽的人确实给人一种特殊的气质。就象《天籁之战》,赵宥乔对战华晨宇,由一种极平常的女低音,突而转变为中性阳刚而雄浑;那种张力与夸度,好似连绵不绝的山脉,一座高于一座,渐远渐失于云天交接之外,只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思;那种美音、摇滚、海豚音,女音、中性音,低音、中音、高音,互相交错,既让人看到、听到女性的妩媚,又感受到一种男性的刚阳;而且肢体动作的释放与尺度,就象海燕在呼啸的大海上空,高傲而自由的飞翔。此时再看赵宥乔,文静的外表就忽然多了一种灵性、一种无以名状的色彩。这是一种后知后觉。但瑜珈给人一种先知先觉,那种色泽就浑然融注于身体的每个细胞、每个细微处、每个眼神、每个举手投足之间。我后来才知道小王老师的孩子已经六岁了。
昨天她帮我测试体能的各个方面,我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心、血方面都不是太好。她帮我订一个如果练瑜伽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期限。三个月,每月15课,大致分适应期、巩固期、拓展期,目标就看造化了。并约好先预上一课。
下午三点二十分,我来到瑜珈房。先进行一些基础的调练。
山式
拜日式
增延脊柱
新月式
斜板式
大拜式
眼睛蛇式
下犬式
可是我跟着练了一个小时,真的一点感觉都找不到;肌肉的柔韧性象一块僵硬的石头、平衡感又象秋天随风漂浮的枯黄落叶,都不好意思说。看小王老师做得那么轻松,还有轻松倒立,我真是五体投地。我暗想:兴趣、投入、主动、内心的力量,所凝聚和爆发的能量,真的,永远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我心中在盘算,是否自己先找一点感觉,比如,晚上来个半小时睡前瑜伽,相互了解之后,再与它谈一次恋爱。也或想,来世一定要与一位练瑜伽的女子相伴一生。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