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四七(鲁问19)

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败楚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埶,亟败越人。公输子善其巧,以语子墨子曰:“我舟战有钩强,不知子之义亦有钩强乎?”

上班前的一小段时间,先手捧书本读书学习翻译一段古文句子,既是履行承诺对自己的日行一善,也是沿着反思深思并写作的成长路径每天进步一点点。

从前的楚国人与越国人曾经在长江上进行过船战,楚国人设想的是顺流而进,逆流而退,若是见得到了好处就进攻,见得不到好处快速退却这却就很难了。而越国人则是相反逆着水流前进,顺流而退走,一见得利就进攻,若是见不利可以随时退却而且能很快退走了。于是越国人凭着这种水势屏障,屡次打败了楚国人。

后来公输盘从鲁国一路向南游学到了楚国以后,于是就开始制造水战船上专用的武器,他造了钩强(镶)等等设备,敌船后退就用钩钩住它,敌船进攻就用强(镶)推拒它,计算好了钩与强(镶)的长度,制造了相应的兵器。于是楚国人的兵器很是实用,越国人的兵器于是就不实用了,楚国人凭借着这种优势,又屡次打败了越国人了。

公输盘夸赞他自己制造的钩强(镶)的灵巧,告诉墨子先生说的是:“我的战船上有我们自己制造的钩强(镶),不知道您主张的义是不是也有钩镶这样实用啊?”

读完楚越水战胜负的逆转,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在于一是谁能顺应水流的特性灵活调整战术,二是创新工具在环境中用心用脑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很是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不就也是“因地制宜”与“因势利导”的智慧所在吗?尤其是后面的战局改变,是因为公输般发明了钩镶,本质就是利用器械弥补了楚军逆流撤退的短板,最终实现了攻守平衡而已。

这就更加启示我们——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资源平台或是认真勇猛,而更在于用心用脑产生智慧。一方面既要能够洞察客观条件环境,另一方面还要能够灵活创造或运用工具来化解矛盾转变劣势,这才是形式与内容融会贯通。最后,公输般向墨子先生得意洋洋地炫耀“义之钩镶”的提问,更暗示了“道”与“术”的辩证关系了。高明的工具无非仅仅是术,若是缺乏道义的内核比如正义、仁爱等,终非是什么长久制胜之本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