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四五(鲁问17)

孟山誉王子闾曰:“昔白公之祸,执王子闾,斧钺钩要,直兵当心,谓之曰:‘为王则生,不为王则死!’王子闾曰:‘何其侮我也!杀我亲,而喜我以楚国,我得天下而不义,不为也,又况于楚国乎?’遂而不为。王子闾岂不仁哉?”子墨子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 

新的一周开始,读书学习翻译古文句子是属于自己的日行一善,继续反思深思并写作践行并力争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

孟山曾经称赞王子闾说的是:“从前的白公在楚国作乱的时候,俘虏抓获了王子闾,用斧钺武器勾着他的腰,用利矛对着他的心窝,对他威胁说:‘若是你答应做楚国的王就让你活,若是不做楚王就让你死。’王子闾回答他道:‘你们怎么能够这样侮辱我呢!杀害了我的亲人们,却强行用给予楚国来捉弄我,用不义的方式得到整个天下,我都不会去做,又何况仅仅一个楚国呢?’他最终不选择做楚王。王子闾难道还不够仁吗?”墨子先生回答他说的是:“王子闾先生能够守节不屈,难确实是够难的了,但我认为还是没有足够达到仁的至高境界啊。

非常简短的一段,向我们说明了所谓的气节与仁义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普普通通一般人、老百姓,是往往会把两者混为一谈的。至少区别不大,以为内我们已经习惯了“差不多”、“凑活了”等等,总觉得模模糊糊还行。但是,细细琢磨这段对话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反思深思的,尤其是在面临原则底线重要问题的方方面面。

文中说的王子闾宁死不受胁迫篡位,委实展现出他不屈的气节和对道义的坚守,这在孟山这里是称赞其是“仁”的。而墨子先生却指出更高的境界的“仁”,不仅仅是守住起码的底线,更需做得到高站位的主动积极担当作为。是的,真正的仁者修齐治平,在暴政当道的时候,是不会仅仅满足于独善其身的,而是理所应当像墨子先生主张的那样,“兴天下之利”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寻求解除危难以及造福百姓的路径的。

作为普通人而言,王子闾的拒绝固然是可贵的无可厚非,但是在墨子先生看来仍是未能化解白公之乱带来的苦难。因此其行虽难,却尚未触及达到真正的“仁”,也就是济世救民的核心本质啊。简而言之一句话——气节诚然可贵,但真正地仁者必须有让世界变好的担当,德能勤绩廉缺一不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