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又是周三工作日的一半,读书学习翻译古文句子日行一善继续,反思深思并写作成瘾践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成长诺言。
吴虑对墨子先生感慨说:“您常常说义啊义啊,它贵在切实践行何必空言啊!”墨子先生问他道:“假设现在天下的人们尚不知道如何耕作,那么请问教人们学会耕作的人与不教人们耕作却仅仅是独自耕作的人,他们相比功劳谁的多?”吴虑回答道:“当然是教人学会耕作的人功劳多了。”墨子先生又问他:“假设现在正在进攻不义的国家,那么请问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与不击鼓使大家作战,却只知道独自作战的人,他们的功劳又是谁的多呢?”吴虑又接着答道:“当然是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他的功劳多了。”
墨子先生于是归结说的是:“普天之下的平民百姓们是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地仁义的,所以那些用仁义之道教会天下人的人的功劳也是多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劝说呢?若是我能鼓动协同大家接近达到仁义的要求,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
简短的篇幅,对话的形式,却比较生动向我们展现了墨子先生“知行并重”的实践智慧。学者吴虑主张“义贵在行,无需多言”,从务实讲究实效性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毛病,深究确实用“多言”空说是有些狭隘的。墨子先生则用了“教人耕作”和“击鼓进军”两个比喻,非常巧妙的说明传播科学的理念本身就是一种更高阶的“行”。
后面更是递进一层,说的是独自躬行如同孤耕独战影响是有限的,但是若是能够好好地宣扬“义”道能够唤醒众人,必定如播种下星星之火,一定能可以燎原最终成倍放大善行的力量的。当然了,文章就是为了说明墨子先生的主张,提倡他并非是在空谈道德,而是强调思想启蒙对社会变革的杠杆作用。 真正的仁义,既需践行者的笃实,更需布道者的声音。
最后我想说的是,两者也可以是不矛盾的。一个说的是仅仅是不能一味地空口白牙,尽管去做好事莫问前程;另一个说的是做就做好不仅仅自己会做也要教会周围的人们。鼓声不代替冲锋,却能凝聚千军万马;言说不是行动的终点,却是集体向善的起点。大家从学会对话,到沟通清楚,再到共同协同起来,一定会干什么都是事半功倍的,也就是前面我说过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