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多年职业规划咨询师和猎头顾问的工作,每当毕业季,咨询拜托我找工作的人就是连绵不断,“老师,能不能帮我们家孩子找一份好的薪资高的工作,现在什么行业发展好,哪个岗位工资高,是进国企还是外企还是去考公务员。。。。。。”类似关于求职方向、职业定位的问题举不胜举。有得罪过人拒绝帮忙,对方的不理解,也有盛情难却好心办坏事。什么原因呢?作为职业习惯,上来我一般会与对方交流他本人的兴趣、职业需求、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以及有什么技能,他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如果冒然给对方推荐一份工作是他不喜欢或者是不适合他,迫于情面又不得不领情的,结果大多是以“悲剧”收场,既浪费大家时间也不尊重社会资源。所以在没有做好求职的第一步,“如何去了解、评估自己”,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出现那是自然的。
不知你今天身处的位置,便不能到达将要去的远方。人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呢?著名心理学家鲁夫特和英格汉提出了一个“周哈里之窗”的模型,来说明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情况。具体的解析意义在网站都有,大家可以尝试去挖掘下更多的理解和可能。
对自己的价值观、偏好、兴趣、性格以及职业需要,都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评估需要给决策提供依据,犹如一辆赛车需要怎样的引擎,万丈高楼拔地起要看地基的质量稳不稳,就算天上掉下个馅饼也要看你有没有能力接得住。相反不了解自己,就开始仓促寻找工作,结果往往你去了自己不想去的单位。所以找工作前先评估自己,这样你就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优势,用你的坚决和果断去说服面试官。
那我们究竟怎么样去了解自己呢?首先,通常你可以有意识的在工作或生活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考察,从来中分析理解自我,这个方法尤其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从生涯理论上来讲,18-21岁正值一个人的探索阶段,也是知识转换成技能的一个阶段,在学校学的一套知识甚至有的己经是过时的理论,踏入社会就完全傻眼了,所以需要多去尝试、多体验、从实践中发现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让你的软技能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成长。同时也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的工具,比如: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从而定期来整理你的价值观做好排序,留下当前最重要的,删掉目前不需要的。这样在寻找工作或参加面试时,你就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面试时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了。在浮躁的环境下很多年轻人特别着急,不想走弯路,又不愿意探索,如果说能遇到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撑得住,发展前景又好的职业,那就是你的运气了。
除了以上说的,还有针对性格类型的测评工具来了解自己,从性格类型来做自我分析。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工作偏好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这些不变的偏好就构成了你的性格。比如,MBTI一种性格测量方法,这个测试始于40年代初期,最初被美国政府用于测试二战中美国士兵的性格,现己成为性格类型测试的标准,60多年来使用者多达数百万,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如果现在的工作无法使你开心,而你又不知道症结所在,或者,你想要换工作又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那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工具或者找一位MBTI施测师为你提供一些专业建议,这是针对性格类型来了解自己。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根据他人对自己的意见看法,从外部的评价中获得对自己的认识了解,因为现实情况往往是当局者迷,他人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综上所述,都是去探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方法,方法有很多,当然理论和实践是两码事,工具是辅助你认识自己的手段,只有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去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能力阈值,然后才能循序渐进的确定你长久的发展方向。本篇我想分享的观点是:跳槽之前对自己的评估很重要。就像你每天都要做很多的选择:午餐吃什么、上班穿什么样的衣服、交什么样的朋友?你做出这些选择的时候,都是基于你内在的态度,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要是哪天你接受了一个不符合你价值观的工作,那么至少你心里有评判标准,有个明确的参照系,知道自己可以在哪项价值观上做出妥协,以及自己为什么愿意做出让步。这样,求职的下一步如何找准职业定位,就可集中精力节约宝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