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女孩,女生,女人。每一个字眼带代表着一段经历,一次成长。21世纪的年代还是存在着区别对待。这几天因为私人原因没有继续更新短文,情绪也不加,影响着自己也影响了生活工作,因为我有中度抑郁,极度敏感,很难自我调节,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缓过来。
朋友约了我去看电影,选来选去还是决定去看《我的姐姐》,不知道为什么,出预告片的时候看到片名就莫名的有触感,听说挺感人的会触动泪点。
看了这部剧,总能感觉有类似的情感牵连,留守儿童重男轻女,就是现代的陋习和无奈。我从二年级就开始是留守儿童,寄宿在姑姑家,五六年级就回去老家和叔叔婶婶爷爷一起生活,初中就住学校三年,直到高中,但是很可惜,我高考完后连报名志愿都没填,就被我妈把账号纸条当做垃圾丢掉了,之后读的是中专。
因为当时我爸爸对我说了一句话“爸爸膝盖又开始痛了,弟弟还小,爸爸都不知道还能工作多久供你们读书。”在这之后我中专也没读完就出来工作了。
在家里我就是被区别对待的那个人,在我留守的时候,我邻居总会说“她妈妈在大城市过的那么好,儿子接上去了,女儿就丢在家里给爷爷,不管不问,就像丢一个垃圾一样。”甚至我姑姑也和我妈妈说过:“你这样那么偏心,你不怕她长大以后恨你吗?”
从那之后才开始收敛,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区别对待,不管我做错什么事,大错小错我都要向哄女朋友一样说甜言蜜语去求得原谅。但是一到我弟弟,就算犯很大的错都是很轻易的就原谅弟弟。有很多时候都说我偏心我爸爸,我爸爸虽然也重男轻女,但是也是有分寸的并不是那种很过分还在我理解的范围内。
我爸爸属于老实人,很木讷的那种,根本不会花言巧语和仪式感,但是自从出来到大城市定居后,接触的人多了,总会要求我爸爸这个那个,我身为女性我都看不下去每次都会为爸爸说话,爸爸也曾经因为妈妈的一些出格行为想过轻生,这些事我都知道,只是我并不表达出来,我很心疼我爸爸,我很爱我爸爸。
因为区别对待,都已经成为习惯,甚至对生活造成困扰,现代社会对女性的长相,外貌,穿着,体重有着极度的要求。比如女明星们今天胖一点都要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觉得不应该再有这些陋习,手心手背都是肉,说到底还是要自己优秀自己强大,随别人怎么说,自己过得幸福自在是对自己的负责,是给自己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