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永不遏止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1
“只有永不遏止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这是我拜读完《平凡的世界》整整三部小说之后记忆最深刻也最为之震撼的一句话,作者百万字的故事中蕴含着的哲理不胜枚举,只有这句话精准无误的出现在了我即将失去热血的青春的时间线上。
第一次读这本长达百万字的小说时,真的觉得内容太普通太平凡了,平凡到随随便便翻开一页都能从故事中找到我自己和身边普通人的影子。
但是当我读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书中平平凡凡的人和事不止一次的撼动了我的内心,它出现过太多让我热泪盈眶的地方。
双水村孙家二小子少平的成长历程,让我不断对这个黝黑渺小的穷小子刷新了认知。刚上中学时候的少平,贫穷不甘、自卑而敏感,穿的衣服勉强可以蔽体,每天吃不饱饭,连最差的丙菜都吃不起,甚至有次干力气活的时候营养不良至晕倒。
本该快乐无忧成长的他,在中学时期就承受着本不该那个年龄承受的所有压力,而在那个年轻的校园,少平遇到了同样窘迫不堪的郝红梅,相似的境遇使这个在班上毫不起眼的姑娘逐渐成为了孙少平在那个时期最大的精神支柱。
但是在孙少平、郝红梅与班长顾养民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少平跟郝红梅之间微妙的关系从惺惺相惜到互生芥蒂再到最后的一笑释然。
“初恋”过后的孙少平似乎愈发变得成熟。
随后,从小在县城长大的田晓霞走进了孙少平的生活,在接触了这个见多识广,简单率直有追求的姑娘之后,他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是晓霞让他慢慢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并且开始有所追求,从而释放了自己乐观和不畏艰险的天性,让他一步步靠近内心最深处的自己,触摸到自己最初的梦想。
当田晓霞站在中学操场慷慨激昂的跟孙少平说了那一席话的时候,少平才真正意识到,在他所在的那个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那之前的少平,原本还在回去那个烂包的家里帮忙过光景和勇敢的去追寻更大的世界之间左右为难,而在晓霞的鼓励下,孙少平便暗自下定决心,绝对不能一辈子待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双水村。
他想坐火车去外面看看,去山上的那棵树那儿的原西县革委会。
他想去黄原,去看看黄原大学。还有更远的地方西安,去看看那许多的名胜古迹,去看看那些最好的大学和最好的工厂。
跟随着晓霞的憧憬和向往,少平更想去首都北京,去看那个大到无边的天安门广场、中南海、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
晓霞告诉少平:“你跟别人不一样,你不平凡,你是一个有另外世界的人。”
少平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这也许是少平思想上真正的改变,正式在自己心里做出抉择的时刻。
2
“如果你知道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酷爱看书的孙少平,无比的渴望着知识,尽管曾经是那么自卑与封闭,自从从书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世界,在碰到了志同道合的田晓霞并得到激励之后,孙少平再也不用徘徊在去与留的边缘。
大哥孙少安已经为了那个家放弃了学业,这就意味着全家都支持他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高中毕业的孙少平在回家之后,帮着家里干农活的同时也不忘记读书,始终难以遏制对知识和外部世界的求知欲。
自从高中时期陶醉忘我的读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孙少平就再也无法抵挡书籍对他的诱惑。尽管他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着农活,但是他早已经从书中了解到,原来在他所在的原西县双水村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精彩并且充满着神奇的繁华世界。
即使是他现在所羡慕的顾养民他们和他所向往的黄原和西安,和那个世界相比都显得那么黯淡无光,那么渺小和贫穷。
于是,这个少年孙少平,他再也不甘心日复一日的在农田地里忙活,虽然他每天依旧还在农田地里忙着,依旧卖力的洒着汗吃着苦。
他享受困苦的同时又不甘心于此,在双水村没有一个能真正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他身在人群却又异常孤独 。
他想去追寻更加高层次的苦难,他想要去更加艰难的环境中讨生活。
后来好友田润生参加征兵离家远去参军,把双水村初中班代课老师的名额让给了孙少平,于是少平便一直在双水村的初中课堂代课,再后来初中班解散,孙少平便去了黄原城揽工干活。
初次揽工的孙少平因为长得书生气刚开始并没有工头看上他,后来一次在工友的引荐下去了一户盖房子的人家当小工。没有干过粗活的孙少平被主家识破险些被辞工,但是他对工作的渴求和吃苦的精神打动了主家,最后主家还是把他留了下来。
百斤重的大石头压在背上的孙少平,尽管吃力到举步维艰,尽管后背都是血印,他都不曾放弃,从他洒下的汗水和挪动的艰难步伐中,我竟然看到了这个少年眼底里涌出来的无尽痛快。好像他身处的不是一个乒乓作响挥洒汗水的工地,而是一个温馨悠闲的舒适区······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其实,他在内心深处并没有低看自己。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着的人,他会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唾手可得而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的把自己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后来孙少平又独自一个人去了大牙湾煤矿当工人,在这个满是黑煤炭的窑矿里,孙少平努力的工作,一边坚守着自己的“苦难的学说”,一边脚踏实地的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明朗的人生。
来到这里之后,孙少平似乎从工作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找到了他一直追寻着的更高级的生命的苦难,别人再三推脱不愿意做的事情孙少平总是第一个上前,多苦多累的井下工作都无法磨灭他心里的热情。
他甚至居然开始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苦难,并且从不曾丢下他那与生俱来的积极向上和不服输。
这个深深的热爱着生活苦难的少年也深深的吸引着我,甚至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孙少平,他是中国无数怀揣梦想勇于追寻的年轻人的缩影,他更代表着的是一种不断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固步自封,吃不了一点儿苦,只知享乐不愿付出?其实,我们人人都可以是孙少平,人人都能做到在泥潭中起舞,经得住血火洗礼并欣然接受洗礼过后所有的改变。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勇于做自己,去做自己热爱的事,并且尝试去热爱正在做的事情吧。
不妨抛开脆弱敏感的所谓尊严和一切羁绊着你的东西,像孙少平一样勇敢去生活,你可以不做第二个孙少平,但一定要成为第一个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