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仅限站内转载,站外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如果说爱斯基摩人是一个民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有些牵强。近现代的所谓爱斯基摩人大致分布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到阿拉斯加,至加拿大西北育空地区,向东沿哈德逊湾,直到魁北克省北部沿海地区及拉布拉多,隔海为爱斯基摩人最大的聚居区 — 半独立的格陵兰岛。整个族群大致为十几万人左右(这个数据来源于人口统计中“自我认可为爱斯基摩人”的人口总和。根据笔者的亲身观察,其中有很多爱斯基摩人与白人的混血,也把自己归纳入这个圈子。其中不乏有为了享受本国优厚的少数民族福利有关)。尽管传统上这些人都生活在北极圈,或者北极圈临近地区,并且依赖北极地区特有的生态资源作为生活基础,但不同地区间的语言,以及一些文化特点却相距甚远(加拿大和格陵兰生活的爱斯基摩人往往听不懂居住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口语)。这也导致学界对谁是爱斯基摩人的定义总有一些门派差别。甚至对广为人知的爱斯基摩人既为因纽特人的说法,至今仍未有定论。大部分学者支持爱斯基摩人的叫法是死敌印第安人对其的侮辱性称呼;也有学者坚持说:只有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坚持自己是Inuit因纽特人的说法,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Yupik皮克人,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称谓,所以用因纽特人代指所有爱斯基摩人并不合适。
但无论如何,从人类学来分析,所有的爱斯基摩人都来自同一个人种。他们如今在亚洲的近亲就是藏族人。
在大致一万多年前的玉冰末期,爱斯基摩人的祖先大概是最后一批从亚洲通过还是陆地的白令海峡来到北美大陆。这个迁徙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大概经历了几百到上千年时间。他们很可能以部落为单位,或者因为追逐大型野生动物群落,或者是有目的地向新大陆迁移。
接下来,在不同批次的爱斯基摩人通过落基山无冰走廊向合适生存的美洲中南部迁徙过程中,遇到了早已在此地定居的印第安人。不同的人种、语言、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对冰川时期末期本来就有限的生活资源的分享,势必会产生冲突,导致战争。很显然,作为后来者爱斯基摩人被击败。没有被消灭掉的爱斯基摩人于是转头向北,设想能够重新回到亚洲。很可惜这个时候冰川时期开始结束,白令海峡间的海桥重新变成几十里宽的大海。也许其中有一部分爱斯基摩人提前返回亚洲,成为了俄罗斯现今爱斯基摩人的先人;也许这批爱斯基摩人从来就没有过尝试跨越白令海峡路桥的行为。但无论如何,至今生活在北美的爱斯基摩人的先人,一定是当时被迫滞留在阿拉斯加的那一批人。
那么言归正传,为什么近现代,相比世界上其它同样生活在原始生态方式的大量族群,学界偏偏对爱斯基摩人生活方式、文化等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这其中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吗?
这其中的确有其特殊的原因。社会上对爱斯基摩人的兴趣更多是出于猎奇;学界对爱斯基摩人的探讨更多是对社会组织/演化学的知识积累。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一个人类在极端自然条件下,能够生存和繁衍的最好的自然实验的例子。
放眼全球的生态圈,除了南极洲人类无法生存之外,北极生物圈是环境最为特殊、条件最为恶劣,然而又有人类自给自足生存的环境。在这里,极端严酷的环境,很可能一个错误的判断和行动就会导致危机生命,而只掌握石器工具的爱斯基摩人,却能够世世代代生存繁衍下来。其中经过无数生命总结出的生存经验,如果能够给予归纳分析,会是对人类社会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试想,一旦地球发生核大战,或者全球性的大型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造成生物大量灭绝,幸存的人类失去了大部分现代科技。那么,首先,怎样的社会组织,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才能够保证人类能够生存下去呢?很显然,到时候什么三权分立、议会制,君主制都无法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态。而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将会给予人类最佳的参照。
另外,以目前人类的繁衍速度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前景,很可能在几十或者几百年内就将走出地球,进行宇宙移民。其它星球的生存环境,很有可能远比北极更加严酷、更加富有挑战。比如现代已经探明可能,或者曾经可能存在生命的火星和土卫六。尽管将来准备宇宙移民的人类将会掌握更先进的科技、配置更高级的装备,但有一点将是先人和后人将共同遇到的 - 如何在完全陌生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如何利用新环境的提供的资源和条件制作工具来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如何规划有效率的社会组织/人与人的关系/重新定义家庭伦理/等等?
那么,数千年前的爱斯基摩人是怎样做的呢?敬请阅读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