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这本书《禅定荒野》,作者斯奈德对于中国文化颇有研究,早年他就翻译了二十多首我国唐代诗人寒山的诗歌,并在美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他本人也受到寒山的影响,喜欢自然。这本书中所说的荒野,并不是我们概念意义上的原始环境,是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大的生存空间,在文明的基础上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保有各地文化最原始的特点。这非常接近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因为这样,这种荒野才更加难求,它不仅只是环保的意识,更需要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甚至不同物种之间的和谐相处。如果说梭罗的瓦尔登湖倡导的是一种隐居自然、追求心灵安逸的生活态度,那么斯奈德的禅定荒野则是要超越权力和意识,着眼整个世界的生态哲学。在环境和文化都退居到现实背后成为影子的当下,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来敲醒头脑,提醒我们这个时代的失衡。
推荐理由
▊在当代美国诗人中无论哲学、气韵、风格,斯奈德都最接近唐代诗人王维。他的思考同样带有鲜明的东方气质,受到佛教实践与辩证思想的影响,因此易于为中国读者所接收,引起共鸣。
▊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仍然健在的少数诗人之一,垮掉派影响了20世纪著名摇滚乐队及乐手包括甲壳虫乐队和鲍勃·迪伦等的创作。
▊与《瓦尔登湖》并行理念的自然派“荒野实践”。
本书要点
那些成竹在胸的人争辩道:人文主义态度缺少道德决断。与此同时:总有些人认为,判断必须经过艰难的抉择。在印度的思想体的思想体系中,人们认为世界是由许多观点构成的集合,如印度教的“功德”观;对于那些虔诚的信徒,他们会确定不疑地感觉到每一种观点存在的完整性和圆融性。一种佛教体系坚守“空性”观,并遵循一种超然的客观性。即便如此,这一思想学派——中观学派仍然不曾背离曾受训的第一条诫律,不杀生。
我们如同小孩一样通过步行和想象来了解个地方了解如何构思空间关系。地点和空间尺度必须以我们的身体及其能力来衡量,英里最初是罗马人对一千步的量度标准。但乘汽车和乘飞机旅行,我们却不易感知空间距离。
中国人说的“四威仪”指的就是立、卧、坐、行,行。这些行为之所以是“威仪”就在于它们是充分表现自我的方式,是我们身体感到舒适自在的方式是这些基本行为模式表现自如的方式。
我想我们很多人会认为这将会是非常美妙的事:如果我们再次步行出发,每隔十英里左右就有—个小旅馆或干净的营地可以住宿,也没有交通事故的威胁,走遍整个中国、整个欧洲那样巨大的景区。这就是亲眼观察世界的方式:用我们的身体。
我喜欢设想一种“深度生态学”,这种研究将涉及自然的阴暗方面:粪便中碎骨的渣块,雪地里的羽毛,永不满足的传说。荒野系统具有一种超越批判的崇高意义,但它也可能会被视为无理性的、霉烂的、残忍的、寄生的 。……生命不只是属于白天活动的大型有趣的脊椎动物,也属于夜间活动的各种生物,其中有厌氧性的生物、食人的生物微生物、有助消化的生物、引起发酵的生物,它们在温暖的黑夜中准备着各自的食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作者简介
加里·斯奈德
加里·斯奈德: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他是“垮掉派”诗人中至今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曾出版诗集、散文集和访谈录等二十多本著作,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博林根诗歌奖、莱文森奖、古根海姆基金奖及普利策诗歌奖等;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喜欢沉浸于自然,将历史与荒野纳于心中,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和思考使他的作品更接近事物的本色以对抗我们时代的失衡与无知。
让天下没有被埋没的好书,欢迎关注微信号ID:dushenme_app!